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02007260294F/2022-00058 分类:
发布机构: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4-10
名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4-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11  浏览次数:-

——2022年4月10日在源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98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亿元、增长5.8%。

  (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6.65亿元、增长23%。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投入2.8亿元,实现扩园28.3万平方米,清理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工业用地24万平方米,完成龙岭五路、六路延伸段及规划路等一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4.2%。全面落实技改贴息、“小升规”奖励等政策,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4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1亿元、增长7.5%。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3个,全年接待旅游者286.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99亿元,均占全市总量过半。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75亿元、占全年任务101.1%,成功引进广晟幕墙、同泓智能科技等15个项目,富乐实业、联腾信息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成功举办两场经贸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达83.65亿元。

  (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迸发。各项改革成效明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网通办”,77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深化国企改革,成功打造以运通公司为主体的区级城建平台。开放水平稳步提升。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助力赣深高铁建成通车,省道S253线粤赣高速市区出入口至桂山风景区段路面提升工程全线完工,外联通道更加畅通。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7亿元、占全年任务121%。强化人才支撑,先后建立“雁归源”服务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和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人才服务平台,成功引进博士21人,入库“雁归人员”达1163人。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强化科技支撑,国家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挂牌成立,支持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2750万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授权807件、注册商标78件。

  (三)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新增省级就业扶贫基地1家,全区638名有劳动力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2.3万元。区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坪围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在全市率先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年度目标任务,粮食总产量达1.21万吨。做精做优农业特色产业,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畜禽产业园成功入选2021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神农宝”灵芝系列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春沐源”樱桃番茄入选市十大高端农产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Y152线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新增美丽宜居村6个、特色精品村1个,埔前“五村连片”、源西“岭南首第”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坪围村、上村村荣获2021年全市乡村振兴擂台赛“双金奖”。

  (四)统筹抓好城市建管,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落实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全力配合市国家高新区、钓鱼台片区等重要功能板块建设,征收土地76万平方米、房屋4.24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贯通红星东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完成鳄湖水生态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建成小公园20个、5G基站855座,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个,成功创建5个绿色社区,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居。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上城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常态化志愿服务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助力市以全省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通过国卫复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轮督察交办案件办理,“双碳”“双控”工作扎实推进,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6.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全面推行林长制,森林蓄积量达148.88万立方米。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年民生支出23.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820个,圆满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任务。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新建源城实验中学,完成黄子洞小学等3所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430个。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开展率达100%。公园西小学荣获全国“中华魂”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奖。医疗服务更加优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东埔医院新院建成投入使用,源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全面竣工。推进区医疗集团建设,引进学科带头人5名,区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效处置涉疫事件61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建立“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机制,主动承接并及时解决了一批医疗、饮水、教育等领域问题。纵深推进就业三项工程,新增就业4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东埔街道丰源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圆满完成“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任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福利资金5420万元、保障11.7万人次。加强残疾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区妇联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在全市率先建立退役士兵接收报到“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平安建设步伐稳健。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抓好“雪亮工程”“智慧新警务”建设,铲除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涉恶犯罪团伙3个。大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9项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5%和19.5%。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债务风险防范,有效处置华达万福基金会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六)着力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31项,推出先进典型案例49个。深入推进法治源城建设,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46件,办复率均为100%。扎实做好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和定点联系工作,完成重点任务232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减“三公”经费8.6%,审计问题整改率达80%。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基层武装建设、外事、统计、移民、史志、档案、保密、民宗、老龄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支持工会、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深圳大鹏新区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少带动性强的产业和龙头企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城市首位度仍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尚有差距。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瓶颈制约未能有效破解,营商环境对比“双区”先进城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个别干部的担当作为不够,行政效能和服务发展能力仍需提高。五是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加大。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站位新起点、聚焦新目标、展现新作为,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市委赋予源城“坚持‘快’字当头、实现又快又稳发展,示范引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致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源城,加快打造全市综合枢纽、发展引擎,更好在“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更好服务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粮食生产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6方面工作:

  (一)致力做强工业经济,狠抓产业发展再提速。紧紧围绕市聚焦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的发展导向,筑平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优质产业平台。加快完善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扩园工程,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2亿元、扩园0.5平方公里以上,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完善园区交通、文体、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一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点进驻园区,提升园区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工业园向工业区转变。工业园一、二期建成区突出抓好闲置土地及厂房回收,力争盘活工业用地3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园区厂房及综合楼项目,加快引进2-3家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引导研发设计、文化创意、定制培训等新业态向园区聚集,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工业园三期突出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力推动已签约项目动工建设。工业园四期突出抓住东江航道复航升级契机,充分发挥水运优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造绿色低碳江畔产业城。工业园五期突出加快土地房屋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七寨湖、万绿湖充足的水资源和粤赣高速便利的交通条件,打造“水电融合”产业平台。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推动全区工业项目入园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实施“管委会+国资公司”运营模式,逐步实现园区自主运营、做大做强。

  壮大工业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双区”外溢产业资源,加快构建以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全力打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工业园一、二、三期和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为主平台,抓好时进科技、安焕电子等项目建设,促进京东方精电、贝仕达克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雅达电子主板上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力争本年度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以水经济产业园为主平台,力促华润怡宝等项目早日动工、加快建设,积极带动和同步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关联性企业入园,打造水经济产业发展新高地,力争本年度全区水经济产业固投超5亿元、产值超5000万元。以低碳产业园为主平台,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推进特区建工科工项目早日动工、加快投产,打造先进材料产业新高地,力争本年度全区先进材料产值超28亿元。

  提高工业企业效益。探索建立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调度会机制和企业奖惩退出机制。加快培育新企业,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探索建立“拿地即开工”模式和首席服务员制度,聚焦“专精特新”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产值超10亿元项目2个以上、税收超千万项目6个以上。积极服务高成长性企业,完善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链条,力促科尔达、湖水山泉等8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推动湧嘉、易赛德等1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融资、减负、稳岗等支持,促进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致力推进“融湾”“融深”,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坚持服务大局、发展自我,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中不断拓展源城发展新空间,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双碳”“双控”,高标准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及反馈问题。坚持“控源、控尘、控烟”,强化建筑施工扬尘、露天焚烧等大气污染源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新丰江水库流域降氮控磷,加快金竹沥、大简河、东埔河、三王坝河4条重点河流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确保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林长制,推进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助力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持续推进软硬联通。强化交通设施“硬联通”,以市建设“米”字型现代交通网络为契机,推动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源城港码头等工程建设,积极配合惠河高速主线、长深高速扩建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体制机制“软联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2.0建设,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争创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快打造接近“双区”水平的营商环境。按照“财随事转”原则推进强镇放权改革,更加注重保障镇街运转,激发基层发展动力。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强区级城建平台投融资和开发建设能力,打造一批能够承接更多民生、城建大项目的国有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双提升。

  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借力“深莞惠+河源、汕尾”经济圈大平台,深化拓展与深圳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在产业、科技、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扩大与“双区”的交流合作。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抓好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支持企业参加“粤贸全球”、广交会等线上线下贸易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持续强化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源智于人·城贵于才”开发三年行动,发挥“雁归源”服务中心、人才驿站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高校毕业生实训基地、省级标准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引智引才平台建设。健全引进培养人才的配套保障措施,柔性靶向引进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候鸟型”人才,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科技人才等群体在科技孵化、智慧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源城扎根发展。

  (三)致力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能级再跃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着力构建“三区两带”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全面落实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加快完善埔前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魅力老城,促进上城街道、新江街道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生活融合发展。以打造“环鳄湖文创消费圈”为抓手,串联太平古街、东北直街等片区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文创街区、文化消费街区,助力市开发新丰江夜游,打造更多夜间经济消费新热点。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服务核心区,持续优化东埔街道、源西街道城市功能和业态,聚拢中山大道、越王大道、长塘路、沿江路、兴源路、建设大道、永康大道商业资源,东连江东中骏商圈、北接东源万达商圈,以点连线促面打造中心城区消费中心和高地。

  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全力保障钓鱼台片区、“三桥十路”等市重要功能板块和重大项目建设,拉伸城市版图。升级改造一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道、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启动智能化停车升级改造项目,在老城片区打造1个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积极推动完善城区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管线建设,加快推进南片区排水管网排查,促进城市污水主管网与支管网有效对接,提高城市管线建设管理水平。

  深化城市精细管理。充分学习借鉴周边兄弟城市先进经验,推动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管理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增强城市发展保障能力。建立“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推进城市环境秩序治理常态化,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巩固提升上城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成果,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垃圾分类“源城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四)致力挖掘城市内涵,实现城市形象新提升。立足源城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魅力之城。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编制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坚持实行“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城建系统调度会议制度,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土地、资金等难点问题,推动年度投资56.8亿元的45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促旺促活商贸业,充分发挥万隆城、坚基商业中心等“强核”引领作用,完善丽日购物广场、翔丰商业广场等“旺点”配套,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整合国道G205风光段现有汽车销售企业资源,大力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4S店,打造汽贸服务消费集聚区。做大做强旅游业,以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抓手,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游客集散中心建成运营,支持客天下、春沐源旅游小镇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亲子游、精品民宿等热门业态,规划更多“两晚三天”“一晚两天”经典旅游路线,努力打造全省“头部”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以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培育现代金融、高端商务、高铁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态,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号民心工程”,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八大”行动和“七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一步丰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源城品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源城好人”“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以及社会文明程度。

  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推动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书吧、静吧文化一条街,擦亮“槎城书吧”品牌,积极开展槎城文化艺术节、槎城民俗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大同客家文创园、高埔岗文化产业园建设。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防止大拆大建,活化上城根儿片区,加强西门井、九重门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草行丘屋”全面保护性修缮,推动客家童谣、竹器编织入选市级非遗项目。深入挖掘新丰江历史内涵,打造源城“水主题”IP,创造更多特色“文化符号”。

  (五)致力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再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效,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粮食储备仓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5万亩、产量1.13万吨。做优“小而精”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茶叶、花木、水果等高效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协同经营“源城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培育优质企业品牌、产品5个以上。做实“智慧农业”,发挥春沐源智慧蔬果梦工厂示范作用,培育壮大省级蔬菜、畜禽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建立食用菌产业园、花卉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弘稼农业、温氏禽畜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一延二连三带”产业链条。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埔前镇突出“工农旅融合”、源南镇突出“产城融合”、源西街道突出“城乡融合”、高埔岗街道突出“工农旅文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源城样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推进农村水电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埔前西片区“五村连片”体验示范带提质升级,加快完成东片区“智慧农旅”示范带建设,推进源南下坝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源西新塘“岭南首第”文旅项目二期建设,力争新增美丽宜居村2个以上。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探索新型经济组织模式,力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家以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埔前镇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源南镇农村资源盘活及股份合作改革,有序推进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加大对返乡入乡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逐步破解乡村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落实村(社区)书记备案和“两委”干部人选条件联审长效机制,大力实施“1+10”党建示范工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加快建立基层人才库,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争培育高素质农民80人以上。探索建立乡村治理积分制,争创一批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

  (六)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群众生活新期盼。始终坚持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办好让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好事。

  推动教育优质发展。巩固提升“5080”攻坚行动成果,加快推动东城幼儿园、竹园幼儿园、二轻幼儿园、中山路幼儿园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扩建区第一中学,推动建设御龙湾小学,逐步化解“大班额”问题。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积极探索与“双区”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千人护苗团”“百个护苗队”工程,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以优秀教师、优质教学、优等管理“三个示范”为引领推动优良校风建设,力争打造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工作室30个以上。

  实施健康源城行动。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着力建设一批省、市级卫生镇村。坚持与市错位融合发展,立足“市无我补、市优我辅”定位,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强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诊疗、专业化康复三大板块,做优妇产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特色专科。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成区人民医院新建发热门诊(感染楼)、迁建高压氧楼项目,加快区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区疾控中心项目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区医疗集团6个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新格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加快推进区体育馆、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落实3.0版“促进就业九条”,深入实施就业三项工程,培育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线上就业新业态,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和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保障体系,推动区社会福利院二期工程建设和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做好东埔街道永祥社区智慧养老社区试点工作。坚持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群众关心关切问题,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树牢底线思维,全力防范金融、债务领域风险,深入推进根治欠薪行动,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涉法涉诉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大力实施“河安2022”、反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好打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加快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强化消防、道路交通、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争创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积极配合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同时,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基层武装建设和双拥共建,扎实做好外事、统计、移民、史志、档案、保密、民宗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工会、工商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由各位代表从以下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投票选出10件:一是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二是提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三是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四是实施公路桥梁检测和安全保障工程。五是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疾病预防保障。六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七是提升公共文化艺术体育服务水平。八是继续促进教育均衡普惠发展。九是继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十是提高城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水平。十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十二是实现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以赴书写新时代源城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依法行政提效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担当作为抓落实。坚持实字当先、干字当头,全力做好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和定点联系工作,坚持落实区领导“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将事关源城未来发展的各项事业抓细抓牢,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办好办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效能督查、跟踪问责、绩效考评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四)正风肃纪守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把节约的经费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反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唯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打造全市综合枢纽、发展引擎,更好在“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指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指拆除旧房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三整治”指整治垃圾、生活污水及水体污染。

  2.“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3.“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

  4.“六清”:清牌、清箱、清杆、清线、清门、清亭。

  5.“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

  6.“双控”:对能源消费的总量和强度进行双控制。

  7.就业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

  8.“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由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于2020年11月联合发文提出的一项工程。该工程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9.“专精特新”: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

  10.“三区两带”城市发展格局:活化老城历史文化活力区、优化北部城市功能核心区、建设南部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西部健康休闲旅游功能带和两江滨水景观带。

  11.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打造以“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为城市核心骨架,统筹城市北区、老城区、江东新区、高新区、城市西部旅游产业带和东源县城六大片区发展,形成“一廊六区”的城市空间格局,引导城市高端服务功能沿江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品质、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功能核心。

  12.“三桥十路”:三桥指风光大桥、新丰江渡头大桥和纬十四路跨东江大桥(东方红大桥),十路指庄田大道、双下路、双下路至东环路段、新丰江沿江北路、新丰江沿江南路、钓鱼台大道、山泉路、纬十四路西段至西环路、纬十四路跨东江大桥桥头至东环路段、铁路东路。

  13.“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指“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国资+其他部门”的重大项目联动机制。

  14.文明创建“八大”行动:指网络文明促进行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行动、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行动、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行动、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

  15.“七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指内街小巷、住宅小区、学校周边、集贸市场周边、公园广场、城乡接合部、“十小”场所七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

  16.“1+10”党建示范工程:以党建工作这条主线为牵引,以土地房屋征收、农旅融合、农村电商、垃圾分类、网格管理、小区治理、志愿服务、智慧党建、结对共建、特殊群体10方面中心工作为抓手,项目化打造“党建+重点项目”“党建+农旅融合”“党建+云端创富”“党建+绿色生活”“党建+蜂巢共筑”“党建+邻里共治”“党建+五彩志愿”“党建+和美社区”“党建+红色共建”“党建+百老扶少”10个“党建+”示范工程。

  17.“三医联动”: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本文件政策解读地址:http://www.gdyc.gov.cn/zwgk/hygq/zcjd/content/post_49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