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源城区文昌市场,以往占道经营、随意摆卖的现象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划线摊位”。摊主们热情招呼顾客,市场管理员穿梭其间维护秩序……这是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联合源城区城管部门、东埔街道创新推行的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点”治理成果。
空地变身临时疏导点 摊贩有了“安心位” △城管部门在文昌菜市场划定22个流动摊贩专属区,摊贩有了“安心位”。殷鑫 摄 “每月交点卫生管理费,就能有摊位安心做生意。”在文昌市场临时摆卖点,高大姐因为有了摊位点,让自家青菜有处可销。她口中的“安心位”,正是城管部门在文昌市场划定的22个流动摊贩专属区。这些摊位避开主干道,设置在市场外围空地,每日早高峰开放6.5小时。 曾经,像高大姐这样的流动摊贩为了生计,每日在街头与管理人员玩起“捉迷藏”。2022年,我市城管部门决心改变这一局面,着手推进临时疏导点设置工作。在此期间,他们深入大街小巷,展开大量调研与论证,广泛征求摊贩、周边居民及社区等意见,城市整体规划、交通实际状况、居民分布密度等因素均被纳入考量范围,力求让临时疏导点的设置既便民又合理。经过多次研讨与分析,最终敲定临时疏导点的设置方向,明确各个临时疏导点的选址、规模及经营时段,为流动摊贩的规范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4个夜市疏导点及23个农贸临时疏导点优化布局,摊位总数达1041个,已有679名流动摊贩入驻经营。这些疏导点的辐射范围广泛,周边54个居民小区被全面覆盖,超过10万居民从中受益,日常生活购物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柔性执法 让烟火气与文明味共存 “过去,管理菜市场周边的流动摊贩,那可真是困难重重。摊贩们对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跟我们玩‘躲猫猫’,甚至还会发生言语冲突。”源城区东埔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三组组长刘坤强回忆道。如今,市场管理以“柔性执法”为突破口,在保障交通顺畅、环境整洁的前提下,给摊贩们留出经营空间,让他们能够安心挣钱。自从设置临时疏导点后,成效立竿见影:有关区域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投诉量大幅下降,市容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居民生活舒心、摊贩经营安心,实现多方共赢。 为进一步规范临时疏导点经营秩序,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作为属地管理的核心力量,积极联动属地镇街执法办,采取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车辆巡逻和徒步巡逻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巡查管理,确保摊主在线内摆放整齐,通道畅通。同时,为强化经营自律,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大力推行“临时摆卖亮牌承诺制”,明确市场进出规则,全面收集登记入驻摊贩基本信息,要求符合入驻条件的摊贩签订承诺书,并联合镇街发放《广东省食品摊主登记卡》。 我市用一个个小小的摊位,稳稳托起民生就业的“厚重账本”。今后,市城管部门将不断完善疏导点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疏堵结合、建管并举,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具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