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源城区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020072607107/2024-00033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源城区司法局 成文日期: 2024-04-23
名称: 2024年新江街道开展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座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4-2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4年新江街道开展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4-04-24  浏览次数:-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举办单位:新江司法所、卫星社区居委会

普法对象:卫星小学学生

普法活动形式:举办普法讲座

普法活动日期:202442

供稿:新江司法所叶嘉琳

审稿:钟彬

检索主题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法讲座、普法活动

二、案例正文采集

2024年新江街道开展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座

【活动概况】

202442日,新江司法所、社区法律顾问在卫星社区居委会为卫星小学学生举办了一场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座。

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根据数据显示,青少年正在成为合成毒品的最大受害者。 而青少年第一次尝试毒品的年龄也变得越来越小。最近两年,这个年龄已经降到了十岁左右,87%的人是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在初中。 

如今,以冰毒、K粉、摇头丸为代表的合成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蔓延,由此酿成自杀自残、暴力伤人等极端案件屡有发生。如依托咪酯等精神药品被制成电子烟流入青少年群体,为此特别开展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座,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提高禁毒意识。

【重点宣传内容】

此次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讲座以四个部分来进行普法。

第一部分认识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毒品的来源、分类、外观特点等进行介绍分析,讲解市面上存在被制成奶茶、跳跳糖、邮票等日常常见物品外观的新型毒品,提醒未成年人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给予的东西进食,以免误食,让学生了解毒品犯罪经常潜伏在我们身边,形式五花八门。

第二部分介绍毒品的危害。

第一、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长期吸毒或长期滥用毒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的就是呼吸系统即肺脏,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气肿、肺空洞、肺结核,在临床上表现就是呼吸气短、哮喘、咳血。

第二、毒品导致了艾滋病、性病、肝炎和肺结核等严重传染病蔓延。据统计以注射形式吸毒的人其艾滋病感染率约为5060%。我国卫生部通报,云南省有800多名携带者是由注射毒品被感染的。通过性接触(包括同性恋)感染病毒。此外,毒品还助长了性病、肝炎和结核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传染病的蔓延。

第三、毒品摧残人体中枢神经。毒品甚至能直接改变人脑中部分化学物质的结构,毒害、损伤了神经组织,导致精神、心理异常、智力衰退、性情乖张、冷漠孤独、人格扭曲、甚至心理变态,唯有对毒品的依赖却越来越严重。

第四、毒品对人体造血系统的严重伤害,造成营养不良,引发并发症,例如贫血等。长期吸毒对女性的身体伤害尤其严重。女性吸毒后怀孕或在怀孕期间吸毒,会使胎儿通过母体的血液染上毒瘾,甚至未出生就中毒死亡。怀孕吸毒者死胎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即使胎儿存活也大都有体质孱弱、智能低下、先天畸型或肢体残缺等缺陷。

第五、吸毒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容忽视。科学分析表明,青少年吸毒者一般活不过40岁,连续吸食毒品(4号海洛因)最多只能活8年,而进入注射阶段后,一般只能活35年。

第三部分典型案例。结合实际发生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以案说法,解读毒品犯罪的特点、手段、量刑结果。

第四部分青少年吸毒原因。根据有关专家分析,青少年成为毒品受害者的主要诱因有以下方面:盲目好奇;慕虚荣、赶时髦;追求刺激和享乐;无知和轻信;交友不慎;赌气或逆反心理;诱骗胁迫;自暴自弃。此外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因素也十分重要。

【活动的特点和效果】

开展未成年人禁毒法治专题讲座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禁毒意识,更有力的预防毒品犯罪的频发,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