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市水务局大力支持下,区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八届、区委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源城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挂牌成立以来,区水务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创建模范机关为突破口,通过亮态度明职责、严制度固根本、定标准促规范、搭平台展作为,凝聚起大抓基层党建的强大合力,推动和促进模范机关创建走深走实。一是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
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共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5次,召开党组会会议学习12次。二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党风廉政年度工作计划,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扎实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累计开展谈心谈话活动128人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2场次。三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围绕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贯通融合。采用“1+1+9+N”模式(即:制定1个集体学习方案、党组书记讲1次主题党课、明确9个读书班小组、落实N次党员个人自学),让主题教育集体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将主题教育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开展16期、不少7天集中学习,坚决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品悟真理味道、感悟思想伟力,持之以恒筑牢思想根基,从而不断提升水务工作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制度,坚持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坚决扛牢水旱灾害防御天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四预”当先、防住为王,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有效落实防范超标洪水、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等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实现了防御“龙舟水”、防御台风“杜苏芮”“苏拉”等极端天气“零伤亡”。
今年以来启动水利防汛应急响应6次,其中IV级4次,三级应急响应2次,七礤水库汛期调度3次,山洪灾害预警15次,发出预警短信256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我区水旱灾害防御、防御洪水、山洪灾害防御等预案。督促各水库、电站、山塘更新了应急预案和“三个责任人”。组织防汛安全隐患大检查,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开展了汛前、汛期、强降雨防汛安全大检查,对辖区内的水库、电站、山塘、堤防及在建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一线三排”专项活动16次,累计出动350人次,落实检查水利工程63宗,检查覆盖率达100%。
(三)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不断扛牢巡河护河治河责任。健全、完善河(湖)长制考核,统筹各部门、各镇(街道)共同抓好河长制工作落实,强化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监督检查,倒逼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截至目前,全区21条河流(流域)实现了河长全覆盖,设置区级河长8名,镇级河长29名,村级河长48名,区级湖长2名。一是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区级河长累计巡河122次,镇(街道)河长累计巡河1602次,村(社区)三级河长累计巡河4526次。各级河长累计发现河湖问题10个,对发现的问题以督办函等方式下达整改要求,区河长办下达督办函5份,促进了河湖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二是加快推进河湖遥感图斑整治销号工作。完成水利部遥感172宗问题图斑核查工作,加快推进2023年水利部遥感图斑13宗问题图斑、省水利厅遥感东江干流图斑59宗、省水利厅暗访发现问题1宗等“河湖四乱”问题整改。截至目前,我区水利部遥感图斑核查抽查驳回32宗、完成率81.4%,水利部问题图斑完成整改6宗、完成率46.15%,省水利厅遥感东江干流图斑完成整治54宗、销号率91.53%。三是常态化推进河道“清漂”工作。2023年度开展了两次集中“清漂”专项行动,推动“清漂”工作纳入区委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四是保障河湖生态流量。重点保障东江源城区段、新丰江等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推动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纳入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调度计划。组织实施辖区14座水电站落实生态流量监控及接入省生态流量监管平台,逐站落实下泄生态流量措施。五是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完成整改类7宗电站验收工作,按照整改工作台账,7宗整改类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率100%,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率100%,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安装率100%,生态流量监测接入率100%。电站的立项、环评、土地预审、林地手续均已完善,整改完成率100%、均已完成整改。截至目前,整改类电站已完成县级验收工作,正在推进验收公示工作。退出类电站完成退出4宗,整改率57.14%,剩余电站均在进行资产评估。
(四)强化水资源管理,努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审批取水许可、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全年取水许可证审延续共计26宗,征收水资源费266.7万元,完成用水计量设施校准27个,有力推进节水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扎实推进节水创建。完成节水统计调查管理统计34宗,组织开展全区 2023 年节约用水管理专项监督。加强陆地洗砂取水许可管理,摸排全区陆地洗砂场8个,实现陆地洗砂取水监管全覆盖。组织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查找应发证而未发、取水许可管理不规范等用水企业25家,完成省水资源对外信息门户网登录填报取水信息23条,指导25家取用水户注册和在全国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填报数据,切实做到应报尽报。三是常态化推进节水宣传。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水资源、节水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摆放知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开展宣传,全年开展节水宣传活动5场次。四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建立农村供水“三同五化”保障体系,推动4个涉及农村的镇(街道)水源、备用水源、水厂、水质化验室、净水构筑物、一体化设备、运营管理、管网及配套加压设施设备、入户水表等所有项目纳入到改造范围。五是组织香车水厂供水问题专项整治。会同住建、卫健、生态环境、东埔街道、源西街道等部门及时处理香车水厂供水水质问题,截至目前,水质检测结果达到饮用水检测标准,保障了东埔、源西1103户、7394人饮水安全。六是扎实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印发《源城区2023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实施方案》,安装农业节水计量设施1个、覆盖农田灌溉面积5000亩,推动老炉下灌区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
(五)水土保持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管。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水土保持委员会,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河长制考核及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重点巡查非煤矿山企业2个生产建设单位,围绕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及竣工验收情况抓好落实。今年以来,现场下达限期责令整改文书7份、监督检查通知文书4份。二是严格落实水土保持行政审批。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把握水土保持方案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自主报备的质量,全年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6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4.39万元。三是加强水土保持疑似违法违规图斑整改。今年疑似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扰动图斑共50个,
对未批先建、未批先弃及疑似未批先建、未批先弃建设项目开展全面核查并现场下达责令限期改正文书50份,截至目前,我区疑似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扰动图斑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六)坚持规划先行,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加强。一是规划编制前期稳步推进。启动编制水土保持、水网建设、防洪、农田灌溉发展等4个重点规划,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灌区标准化、水库提升加固等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快项目谋划。积极争取2024年特别国债项目入库,谋划区水利建设项目、城区中小河流(七礤河白田段、洪洞河)治理工程、源城区老炉下灌区标准化管理和节水型灌区创建项目、源城区中小河流(东埔香车河段、新塘河段)治理工程等5个水利项目共计投资1.5384亿元。三是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组织实施源城区三宗水库提升加固工程,解决了4个村(社区)3宗水库平安除险工作,保障了水库蓄水除险能力,有效发挥了除险抗旱能力。启动区水利建设项目,全面解决涉农城区镇农业灌溉问题。加快推进实施水毁水利设施建设,争取中央水利救灾资金50万元实施金竹沥河堤防水毁工程。源城区老炉下灌区改造工程项目成功续建并完成合同建设。源城区埔前河(一)、(二)治理工程及七礤河治理工程有效推进,完成合同建设任务并完成合同完工验收。
(七)强化水利安全保障, 行业监管有效落实。一是狠抓水利行业安全生产。要坚决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严格安全生产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组织实施水利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对全区20宗水库,10宗电站和2个在建工程开展了“地毯式”检查,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5宗,整改14宗、整改率93.33%。二是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扛牢压实工程建设的监管责任,夯实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建立奖惩分明、惩戒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严把原材料进口关、施工质量关、设备采购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加大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抽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并通过全市质量考核,我区水利行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市级排名名列前茅。三是加强水行政专项执法。联合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源城分局、区司法局印发实施《源城区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东江、新丰江等流域水政巡查检查,今年以来,水政监察队伍共出动巡查人员约560余人次(其中夜间出动巡查人员约180余人次),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5场次、打击非法采砂洗砂联合行动3次,排查河道附近洗砂场14家并建立监管台账,继续保持了辖区“零”非法采砂行为和非法洗砂活动。四是加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实施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洪洞、油麻坪、径背、鹿子底、合沥、七礤四级、打石坑、白石凹、洞口等9宗水库安装安全监测设施,确保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二、存在问题
(一)水利项目谋划不足。我区水利投资储备项目较少,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不实,因缺少项目谋划前期工作经费,缺少勘探、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等支撑元素,水利项目“谋而不实”,在争取中央、省水利投资项目方面较为被动。
(二)河湖管控难度大。一是我区水域点多面广,监管难。源城区水域面积及水利设施面积共有24.519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约十分之一。大江大河2条(东江、新丰江)、区管河流19条,河流长度152.98千米。山塘8宗,湖泊2个,水库20座、集雨面积153.94平方千米、设计库容3446.2万立方米,水电站10座。二是河湖长巡河不到位,发现问题少。部分镇级河长办存在对区河长办下达或交办的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巡河图形式,走过场,对责任河湖情况根本不了解。三是河湖保护红线重视不够,部分地方无视河湖保护红线的存在,非法侵占水域、滩地,水域岸线长期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滥占滥用。
(三)水资源管理难度大。今年年底,将年取水量10000立方米以上取水户将近460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管理难度较大。一是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利用、无序乱采、滥采现象严重;二是地热空调取水成为管理盲区;三是水污染严重,控污治理措施不力;四是节约用水工作滞后。
(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难。一是大部分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善和供水不稳定,实现计量收费较难。二是我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农户对收取水费难以理解,水费收取率几乎为零。
(五)城乡供水管理难度较大。我区城市供水属于市管特许经营供水范围,市区粤海、水业等集中供水企业由市水务局直接管理,我区落实管理难度较大。同时,上述供水企业特许经营范围未覆盖到埔前镇、源南镇、东埔街道、源西街道部分涉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供水问题比较突出。
(六)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还需加强。我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主要涉及小水电退出整改,涉及退出类水电站7宗,完成退出4宗,主要问题是补偿经费不足,省级奖补资金仅1080万元(实际到位406万元),我区7宗退出类电站预计补偿资金约6000万元。
(七)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短板。部分水库、山塘年久失修,风险隐患防治排除需大量资金,还需上级项目资金支持解决;防汛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亟待提升,辖区内大部分河流缺少水情监测系统,导致该河流洪水、洪峰难以预测,同时我区缺少水文、气象部门,导致防汛工作缺少技术支撑。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准备,围绕抗旱防旱,抓工作调度,全力做好服务,力促防旱抗旱各项措施落实。科学调度管理各类水利工程、调配好水资源,落实对全区水库及山塘生活、生产用水调度,合理利用好各类水源,及时收集报送信息,促进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序进行。
加快推进我区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提升改造,积极争取上级水利资金支持,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及生活、农业生产用水安全。
(二)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是加强河长履行职责。加强三级河长日常巡河力度,发现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河库管理保护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协调解决河(库)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全力开展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组织实施联防联控。二是紧盯重点任务。强化工作调度,加强配合协调,对季度、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河长制工作,强化执行激励问责制度。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用好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手段,提升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舆论,深入开展全民护水、节水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河道管护监督,营造全民参与、管水治水的浓厚氛围。
(三)切实抓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把握政策发展机遇,找准国家水利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强项目申报和对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力争明年水利建设投资有明显增长,主要针对加大区水利建设项目,城区中小河流(七礤河白田段、洪洞河)治理工程、源城区老炉下灌区标准化管理和节水型灌区创建项目、源城区中小河流(东埔香车河段、新塘河段)治理工程等5个水利项目,其次抓好源城区三宗水库提升加固项目落实、实施、监管工作,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依法做好取水许可审批,严格水资源论证管理,推动落实水权交易工作;严格落实水保“三同时”,做好水保遥感图斑的整改及水土保持治理审批验收工作;加强河道采砂执法监督,严格按方案实施采砂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维护好一方水环境,营造良好的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