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小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大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源西街道以建立健全“七有”综合网格治理机制为契机,以深入推进综合网格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化三级网格联动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党建+网格、中心+网格、热线+网格、业务+网格、民生+网格“5+”网格新机制,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治理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党建+网格,党建引领“一张网”
源西街道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党建引领,细化网格设置,将社会治安、矛盾调解、民生保障等社会治理相关事项和各类风险隐患、民情民意纳入网格管理事项,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积极推动社区各项事务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康乐路南社区万隆一品小区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成立小区党支部,优化“党组织+业委会或物管企业+党员志愿者”组织架构,由小区党员担任楼栋长,带头为小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有效调解邻里矛盾,把小区党支部打造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小区内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二、中心+网格,社会治理“一盘棋”
源西街道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粤平安”及“综合网格治理平台”,形成了“中心+工作站+基层网格”治理格局,现已建立了1个街道综合网格治理中心,16个村(社区)网格工作站,178个基础网格。同时,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整合和利用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力量,民政、人社、卫健、教育、住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工、青、妇等群团力量和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社会帮扶、公益服务等社会力量,以及网格员、治安队员、群防群治等人民力量,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的服务枢纽,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街道与区法院携手在康乐路北社区打造“网上巡回法庭”,通过借助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设立诉讼服务站,配备专人提供诉讼服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居民提供诉前调解、在线诉讼、司法确认、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家门口”的便捷司法服务。此外,街道还与区检察院共同建设了源西街道检察官联络点,积极发挥联络点的优势,充分借助检察官的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辖区群众提供高质量工作方式及服务,助力源西高质量发展。
三、热线+网格,融合发力“大格局”
为深入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办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街道制定了《源西街道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综合网格印发“民情联系卡”将街道主要领导、村社区书记、派出所所长以及网格员的联系方式向社会面公示公开。明确“1357”受理时限,对群众反映诉求做到1天内登记受理,3天内调查处理,5天内办结答复,7天内回访评价,形成了融会贯通的群众诉求闭环处理机制,构建了“群众有诉求、干部走上前、依法来解决”的良好格局,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自热线公开以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接到群众反映诉求15件,均已第一时间办结处理,获得群众满意评价。
四、业务+网格,“一根针”穿“千条线”
街道以“一网统管”为目标,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原则,最大程度发挥综合网格员价值和能动性,将原有的平安建设、城市建设、应急管理、法治民生等服务一揽子“打包”,网格员每日排查社会治安、市场监管、道路交通城市管理、安全隐患、生态环境、水务管理、综合执法、公共设施、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隐患信息,实行“网格员吹哨,部门报到”处置机制,第一时间把发现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及时化解,基本实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小组、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有效将综合网格治理“一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五、民生+网格,“微改革”托起“大民生”
街道坚持以人为本,聚焦重点民生领域,优化网格服务,充分发挥共建党组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制度优势,将群众的服务需求放在首位,全力打造有温度、受欢迎、聚能量的党群服务阵地,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方参与社区建设、共享社区治理成果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街道以康乐路北社区为试点,开放了功能场室预约功能,推出丰富多彩的免费公益课程,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以贴心“微改革”托起社区“大民生”。
下来,街道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多元共治,持续推进综合网格治理走深走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切实将矛盾化解在网格、服务落实在网格,让群众生活幸福“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