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源西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织密基层网络治理体系,积极探索“1234”综合网格治理新模式(即一体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两级工作机制,“中心+工作站+基层网格”三级治理格局,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四级责任链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效能。
一、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更有力
坚持“一盘棋”全面统筹、“一贯到底”高效联动,努力推动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一体协同转变,由单向传导向上下联动转变,由单点突破向全街道提升转变。
建强一个中心。源西街道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建设思路,完善综治中心管理模式,完善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信息互通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由街道政法副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综治中心分设综治、信访、司法、网格中心4大功能区,对接联系16个村(社区),常设信访、司法、综治3个固定窗口。建立群众反映事项一窗口受理、分类交办、联合处置,实现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处置工作闭环,真正让群众反映诉求、化解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联动一批部门。一方面,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城管、自然资源、人社、市场监管、派出所等部门以常驻、随驻、轮驻等形式,集中办公、联勤联动、集成服务。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在街道和区法院、区检察院的共同推动下,街道分别建立了法官联络点、检察官联络点,利用窗口前移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法律监督延伸至基层,法官联络点、检察官联络点自建立以来,参与解决了矛盾纠纷26宗,其中义乌小商品市场商铺业主与物业之间产生的物业费纠纷一事,我街道联合区法院法官组织物业与业主进行协调,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释法明理,让物业和业主了解物业服务合同中各自的权利义务,从法理、情理、小区治理多个角度耐心调和。最终,物业公司代理人就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作出承诺,部分业主也表示会依法履行缴费义务。
打造首个网格学院。为切实提高专兼职网格员的党性修养强、网格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街道打造了河源首个网格管理学院。学院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院长,街道政法副书记任副院长,依托街道党校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引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和河源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两所高校教学团队,初步打造了一支综合能力强、教学水平佳的师资队伍组。学院以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为培训主体,兼顾社会力量和兼职网格员,以1+16+X为教育培训体系,1个网格管理学院设在街道办事处,16个村(社区)设网格微学堂,以及若干个学习阵地。自成立以来,网格管理学院紧贴实战需求、聚焦难点问题,在培训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把网格学院建成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基地、队伍培训基地和实践创新基地。
二、重心下移,网格治理更高效
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建共享”的原则,统筹驻街道辖区单位,驻各社区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组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编织起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行业党组织等相互联动的红色纽带。
夯实战斗堡垒。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通过与78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共建,1491名在职党员到16个村(社区)“双报到”,形成了不同的党组织“从陌生到联合,从联合到互动”的格局,为综合网格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做实服务品牌。康乐路南社区深入实施“党建+邻里共治”项目,在万隆一品、永和市场商住楼、中心壹号教育城等3个小区建立党支部,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双报到”“双报告”党员主动亮身份,开展“清单式”志愿服务和多样化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小区治理从无到有、由乱到治的巨大转变,目前党支部协助解决居民生活供水、独居老人养老、邻里矛盾事件达40多件,居民满意度达98%,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优化机制,网格治理更全面
为充分发挥“小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大作用”,源西街道以建立健全“七有”综合网格治理机制为契机,以深入推进综合网格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化三级网格联动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优化网格架构。依托“粤平安”及“综合网格治理平台”,形成了“中心+工作站+基层网格”三级治理格局。现已建立了1个街道综合网格治理中心、16个村(社区)网格工作站、178个基础网格。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道综合网格治理中心主任,1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工作站站长。通过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进一步提高网格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诉求及时响应。为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办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街道制定了《源西街道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将街道主要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派出所所长以及网格员的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明确“1357”受理时限,即群众反映诉求1天内登记受理、3天内调查处理、5天内办结答复、7天内回访评价,做到“群众有诉求、干部走上前、依法来解决”。自热线公开以来,街道接到群众反映诉求15件,均已第一时间办结处理,获得群众满意评价。
激活网格力量。在专职网格员、“双报到”兼职网格员的基础上,积极吸纳辖区志愿者、“返家乡”大学生、新业态群体等,引导他们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实行“双向服务”模式,在提供休闲娱乐、法律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的同时,发挥他们“流动前哨”和“城市探头”的作用,及时解决家门口问题30多个,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精准对接,网格治理更深入
住宅小区被称为城市的“细胞”,也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把党支部建在小区,是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关键一招。源西街道康乐路南社区万隆一品小区在成立全市首个小区党支部的基础上,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打造了河源首个楼栋长阵地,建立了“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四级责任链条。
开展“四清单”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轴心”作用,积极完善“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治理新模式,开展“四清单”服务模式,实行居民家门口“点单”,小区党支部“派单”,党员楼栋长“接单”,群众事后“评单”。做细小区党组织关系转接、民政业务对接、矛盾纠纷调解的上门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小区”,实现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带头为小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选优配强楼栋长队伍。发展和吸纳业主、房东、二房东、楼栋实际管理人、居民、退休党员等热心小区志愿服务、重视楼栋管理的人加入楼栋长队伍。通过制定“楼栋长”工作职责、明确“及时征集和反馈本楼栋业主的意见及建议,主动了解和反映业主的意见和要求,履行对楼栋微信群的管理职责”等职责、制定“五星楼栋长”的考核标准、每季度评选一次“五星楼栋长”等方式,进一步激励楼栋长用心守护好楼栋,用情服务好居民。
深化楼栋精细服务。“楼栋长”作为距离群众最近的人,既是“社区的好助手”,也是“居民的贴心人”,通过发挥楼栋长阵地作用,畅通楼栋长上下沟通机制,不断深化楼栋精细服务。一方面,要求楼栋长坚持每日全面巡查、每月入户走访,并建立楼栋微信群向居民及时宣传政策措施,收集居民诉求,化解矛盾,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解决。另一方面,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居民也可以随时联系“楼栋长”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比如邻里关系不和谐、居住政策不清楚等,都可以通过“楼栋长”独立解决或联动社区、物业解决,将问题矛盾解决在楼栋里。建设楼栋长阵地以来,楼栋长及时排除小区风险隐患16处,化解小区矛盾纠纷75宗。
源西街道将进一步贯彻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打造出属于源西的基层治理新品牌,不断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为辖区居民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