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020072610358/2025-00055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5-08-29
名称: 夏阳有暖“新” 守护不打烊——源西街道“暖新”三部曲守护户外劳动者整个夏天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9-0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夏阳有暖“新” 守护不打烊——源西街道“暖新”三部曲守护户外劳动者整个夏天

发布日期:2025-09-09  浏览次数:-

  盛夏的源西,蝉鸣渐稠,热浪袭人。清晨5点的街头,环卫工已开始清扫;正午12点的商圈,外卖员穿梭如织;午后3点的工地,建筑工挥汗如雨……户外劳动者用坚守诠释着城市的“热”度,也牵动着源西街道“一老一小一新”的牵挂。为破解户外劳动者“高温作业缺庇护、歇脚喝水没处寻、早餐热饭难保障”的现实难题,街道以“民生无小事”的初心,创新推出“智能驿站+特色空间+精准服务”组合拳,让夏日关怀既有“科技范”更有“烟火气”。

  一、驿站“智”变:从“基础歇脚”到“智能护航”

  针对部分户外劳动者反映的“服务内容单一、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街道率先对2个“骑手驿站”“工会驿站”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让“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热了能纳凉”的承诺更“智慧”。图片1.png

  此次升级重点打造“三化”服务:

  设施智能化智能温控空调实现冬暖夏凉,一键到位;直饮净水机满足冰水、常温水的不同需求;无线充电插座让手机“回血”不排队;电子温湿度屏实时数据一目了然,电器状态尽在掌握。

  管理数字化依托电信“天翼视联”平台,驿站位置、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全部接入小程序。户外劳动者微信扫码,即可一键导航、预约休息,真正实现“码”上服务。

  服务人性化在户外劳动者活动集中的驿站增设“电动车充电区”,根据环卫工建议,在驿站增设“工具修补角”(提供打气筒、补胎工具),实现“按需供给”。图片3.png

  “现在手机一扫码就能方便使用,里面有空调、能充电,还能看实时温度,比家里还舒服!”在康乐路北驿站休息的外卖员小王边给手机充电边笑着说。截至目前,升级后的驿站日均服务户外劳动者20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60%。

  二、集装箱“新家”:从“临时落脚”到“贴心港湾”

  传统驿站多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商户门店设立,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服务时间不灵活等问题。源西街道突破空间限制,利用闲置集装箱改造,低成本、高效率布局在新江三路重点区域,通过“基础功能+特色模块”组合,构建起暖阳驿站“15分钟服务圈”。

  基础功能“全保障”:集装箱面积约18平方米,内部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急救箱、充电插座、储物柜等设施,墙面张贴服务内容和劳动者风采照片,既满足高温避暑、雨天躲雨、临时热饭等刚需,又营造出温馨的“家”氛围。图片5.png

  特色功能“精准滴灌”:针对户外劳动者职业特点,增设“应急服务角”(备有雨伞、创可贴、防暑药品)、“心愿留言板”(收集劳动者对服务改进的建议),不定期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健康监测点”,提供血压、血糖免费检测服务。

  “以前跑单累了只能在路边歇会儿,现在有了这个‘移动小家’,能热饭、能充电,还能看病,社区真是把服务送到了我们心坎里!”外卖员王师傅感慨道。源西街道以集装箱的形式打造工会驿站的实践,不仅破解了户外劳动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探索出一条“小切口、大民生”的服务群众新路径。

  三、“清凉”入微:从“送物资”到“解难题”

  入伏以来,街道启动“夏日送清凉”专项行动,组建由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商户代表组成的20支“清凉小队”,针对不同户外劳动者的作业特点,提供“错时+定制”服务。定时配送“解暑餐”,上午10点、下午3点,为环卫工、绿化工送上“清凉包”(内含冰镇绿豆汤、驱蚊水等);联合辖区5家餐饮店,结合“爱心早餐日”,在店门口设置“爱心取餐区”,免费提供西瓜、山楂水。

  街道还根据户外劳动者的集中分布情况,在户外劳动者工会驿站设置“清凉补给点”,提供藿香正气水、夏桑菊、清凉茶等防暑物品。此外,“清凉小队”及时了解户外劳动者的需求,如饮用水提供、休息场所等,积极协调各社区工会驿站,不断完善服务内容。让“送清凉”真正化身为解暑热、纾困境的贴心守护。

  “工会驿站发放的绿豆汤真解暑,让我们这些跑单的也能歇口气,街道想的真周到、很贴心!”快递员李师傅一边喝绿豆汤一边不住点赞。截至目前,街道已累计发放各类防暑物资3000余份,协调商户参与“清凉补给”覆盖620余人次。

  从“智慧驿站”的科技温度,到“集装箱驿站”的灵活贴心,再到“精准送清凉”的细节关怀,源西街道用“小切口”托起“大民生”,让户外劳动者在炎夏中感受到“城市有温度、关怀无死角”。下来,街道将持续深化“户外劳动者关爱”长效机制,联动更多商户、志愿者加入,推动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让每一份辛勤劳动都被看见、被尊重、被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