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对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工作部署要求,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改革等任务。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服务基础,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对标最优应进必进,提升办事便利度。以“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为目标,持续增加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及进驻事项。目前,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36个行政审批部门,可办理1406项事项,事项进驻率达96.7%。其中,综合窗口可受理22个行政审批部门749项事项,综窗率100%;统一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政务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深受群众一致好评。2023年累计受理业务159524宗,办结159138宗,办结率99.8%。
2.推进“服务延伸”实现就近办结。推广应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百米”。为着力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补齐基层政务服务短板,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政务服务,我局联合农商行、交通银行在区、镇(街)、村(社区)、太平古街商圈、区工业园管委会部署“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85台,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政务服务矩阵。目前,该机可办理公安、人社、税务、医保、民政等部门共计240项服务事项,2023年度累计服务群众21763人次,办理业务113212宗,为居民“就近办、自助办、随时办”提供了全新体验。
3.主动对接“异地办”。设置“跨域通办”窗口,落实省统筹300项跨省、省内通办事项,涉及源城区有225项;承接了市级6个部门的52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江西赣州、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汕尾等6个城市双向办理;全市统一的34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市内通办”。同时,分别与深圳市龙华区、湖南省衡阳县、惠州市龙门县签订了跨域通办事项清单,龙华区157项、衡阳县23项、龙门县63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我区实现了跨域通办,源城区105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深圳龙华区、惠州龙门县通办,39项政务服务事项也可在衡阳县通办。为群众提供邮政双向寄递服务,用“快递跑”取代“群众跑”。
4.推进惠企政策,提升助企效能。一是推动一批政务服务事项“进园区”。通过调研,梳理135项涉企政务服务事项调整至工业园企业服务中心办理,配备了1台“粤智助”自助机,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政务服务,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办事不出园”。2023年,企业服务中心共受理业务16宗;“粤智助”办理业务6798笔,服务群众572人次。二是持续动态完善我区12345热线平台知识库,梳理咨询类企业信件,将诉求清单录入至知识库,形成涉企知识库。2023年累计梳理知识库事项419条。
5.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二次统筹”。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开展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部署,结合市委改革办《关于印发<河源市政务服务事项对标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河改办〔2023〕9 号)《河源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二次统筹实施方案》要求,在对标深圳市福田区开展“四减”的基础上,通过对事项二次统筹,加快推动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不同地区和层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已应用最新二次统筹规则的实施清单数1465项,应用完成率99.5%。二是推行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服务模式。选取了埔前镇便民服务中心作为“综合窗口”试点,于2023年12月试运行。目前,涉及社保、人社、医保、市监、卫健、残联、民政等7个单位事项全部进驻埔前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同时,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出件、咨询、收件窗口,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夯实软硬件设施,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水平。
6.强化效能监督,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一是2023年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好差评”模块产生办件58072件,收到评价56547条,评价覆盖度97.37%;收到好评56542条,好评率99.99%;收到差评5条,差评整改率100%。二是强化效能监督。由专人监督业务进展情况,对即将亮牌的事项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督促各部门及时受理、办结政务服务事项业务。
7.积极推进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工作,持续推动中介服务购买规范化。推动各村(社区)注册项目业主账号,提升中介超市普及度;配合市政数局召开中介超市业务专题培训,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采购行为。2023年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项目交易量为484宗,现有项目业主199个。
8.积极做好群众诉求处置工作。一是积极做好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的受理、承办工作。以解决群众诉求为目标,充分发挥12345便民服务热线“连心桥”作用,确保转办准确率、按时办结率、回复率等指标达到优良水平,使热线成为群众和企业咨询政策、反映诉求、寻求帮助最畅通、最便捷、最有效的渠道,让政府与百姓“零距离”。2023年,我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共受理热线事项42286宗,办结42208宗,办结率99.82%。二是积极承接市“面对面”工作专班交办“菜篮子”“政务服务”“旅游服务”“道路安全与交通秩序”等民生问题共886宗,目前已办结743宗,阶段性办结143宗。三是召开区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解决群众“菜篮子”“政务服务”问题工作推进会和“农贸市场秩序”专题座谈会,对涉我区的突出民生问题的办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截至目前,征集的42宗“农贸市场秩序”民生问题已办结40宗,阶段性办结2宗。
(二)发挥数字政府牵引驱动作用,推动源城高质量发展。
1.优化数字政府能力支撑体系。推进业务专网融合。聚焦网络和数据安全,定期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防止信息泄露,加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防护;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技能。开展应急和攻防演练,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联合开展2023年度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参与“粤盾-2023”和2023年市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提升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和应对攻击处置能力。
2.严格项目评审立项,为区直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印发《源城区区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效益。开展项目评审工作,2023年共评审、验收项目7个政务信息化项目,有效节省财政资金。
3.完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区上下一致、标准统一、动态管理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实行“一数一源一标准”,加强公共数据供需对接。目前已在省一网共享平台编目和挂接政务服务目录共计526个,在“开放广东”全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完成数据开放407条。
4.做优做强“粤系列”服务平台。一是健全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打通政府各部门应用业务流程,实现部门纵横联动和协同办公,打造区、镇街、村居三级联通统一的粤政易协同办公平台应用。二是协助推广“粤商通”APP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区政务服务中心LED显示屏、志愿服务岗、入户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群众知晓率。目前约有9.25万户市场主体注册使用,企业办事实现“不出门”“掌上办”。三是持续推动“粤基座”平台应用,推动区直各单位管理员权限设置,负责账户信息管理相关业务。
5.以“信息发布平台”为载体,不断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网站维护管理,配合做好网站信息发布、稿件审核等工作。2023年区政府门户网站责任栏目部门共37个,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总数2840条。二是多措并举切实保障网站安全稳定运行。协助区财政局完善预决算公开信息;加强对网站的日常巡检和督查;加强区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账号管理,清理“僵尸”账号1个。截至目前,源城区集约化平台共有账户46个。三是持续完善政府网站功能,开展区政府网站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6.配合做好区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建设工作。成立运营小组,印发工作方案,初始化数据库和地图并动态更新,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完成区专版建设及特色版面设计,录入产业图片、宣传视频、源城简介、投资指南等内容,发布招商资源信息85条(含产业园区1条、地块资源13条、楼宇资源22条、厂房资源22条、招商项目13条、招商政策14条)。
7.加强“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省市区一体化应用。明确职责分工,夯实“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数据基础,选取展示我区“百千万工程”重点场所的视频点位213个;协调开展重点场所无人机航拍工作,丰富视频资源;推进区、镇、村三级数据核对、补充,确保数据客观、全面,为区级“百千万工程”提供数字化展示平台支撑。
(三)编制印发《源城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牵头编制《源城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含行政许可事项225项),由区政府正式印发。
二、存在问题
(一)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有待加强。一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大多数便民服务中心未合理设置导办咨询、帮办代办、自助服务、休息等候等区域,未配置“好差评”系统、窗口评价器等设备。二是效能监督未能严格执行。未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考核机制。三是多数便民服务中心未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机制。
(二)“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还未实现。我区办事大厅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是全市大厅面积最小的县区。已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中,司法局法律援助、公安户政、社保和残联部分业务等碍于场地有限未能进驻。一些特色业务只能叠加在综合窗口办理,未能单独设置。
(三)解决群众诉求能力有待提升。一是部分问题办理结果质量不高。个别承办单位在问题处理过程中,没有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出发,存在应付了事现象,致使部分群众疑难诉求未得到有效推动落实。二是部分问题的回复处理结果简单模糊,无明确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个别问题的答复质量较差、避重就轻,有些部门没有针对群众诉求主动认领任务。三是因部门职责未划清导致热线投诉件无部门承办,严重影响工单处理的时效性。根据市区职能分工,对于涉及规划、用地、城市配套建设、供水等问题,由于我区没有职能权限而难以解决。
三、下一步计划
(一)推进镇街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一是根据《广东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前期调研工作,推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改造工作,推进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模式,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二是积极与上级部门、技术支撑团队沟通,破解镇(街道)“好差评”评价数据汇聚问题。
(二)推进源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全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提高惠企利民服务便捷度,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环境,减少群众来回跑、多头跑,推进区政务服务中心提质扩容项目。现已初步完成工程概算工作,待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实施。
(三)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事项二次统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在对标深圳市福田区开展“四减”的基础上,依托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积极配合市级部门推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对标优化工作,通过对事项二次统筹,推动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结果等共性要素全市统一,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
(四)持续深化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配合省市推广“民意速办”改革,梳理细化民生诉求事项职责清单,提升诉求办理速度,加强民生诉求与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信访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