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南镇
来源:源南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9-29 15:54:28


  源南镇地处源城区南部,东临东江,南接埔前镇、高埔岗街道,西靠桂山自然保护区、新丰江水库,北接源西、东埔、上城、新江街道,辖区面积为97.87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2868.72公顷,下辖白田、榄坝、风光、墩头、双下5个行政村、双下路、明珠2个社区和塔坑、良种场2个镇直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4.8万人,户籍人口2.48万人。

  源南镇定位工业类专业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水经济等相关产业,辖区内有河源市水饮料产业园、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和明珠工业园等区级以上工业园区。截至2024年底,源南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研发机构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约185亿元,“一水一电”工业特色产业产值约17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92%。目前,正全力打造“水韵龙乡、智造源南”。

  区位交通便利。辖区京九铁路、长深高速公路、国道205线贯通全镇,滨江大道、迎客大道、东环路和西环路纵横境内,长深高速公路在墩头村、白田村分别设有“市区出口”“城南出口”,距河源东高铁站仅4公里,辖内村(社区)实现公交全覆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体系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资源优越。辖区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万绿湖风景区(5A级)、野趣沟风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A级)、农夫山泉万绿湖工业旅游景区(3A级)、桂山自然保护区、七寨湖公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婆庙和中华恐龙遗迹公园等旅游休闲胜地,为源南的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辖区水系丰富,东江蜿蜒源南东岸7公里,新丰江东西贯流形成双下村生态湿地,水质常年领跑全省。

  产业基础扎实。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依托河源国家高新区、源城工业园等平台,重点发展水产业、电子信息等产业,吸引了一批珠三角企业转移落户,形成以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白象为龙头的水经济及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兴通讯、京东方精电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农业特色鲜明,发展培育葡萄、五指毛桃、水产养殖等产业,积极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推动农旅融合,推动辖内行政村202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24万元、同比增长9.01%,其中双下村集体收入达1256万元,稳居全市第一。商贸服务畅旺,形成汽车销售、物流运输、生活服务等丰富商贸业态。

  文化资源多样。辖区内文化资源涵盖历史建筑、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婆庙为重要宗教和文化场所,双下古村保留大量客家古建筑,展现了传统客家建筑风格和村落布局,具有独特客家建筑风格的均源别墅,是当地客家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邝妃墓保护范围达90000平方米,桂山茶制作技艺、客家黄酒酿作技艺、萝卜粄制作技艺、竹器编织制作技艺传统技艺传承多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生活配套完善。市场、商超辐射全镇,顺丰、兔喜等物流网络落户源南,军分区家属楼、市福利院、区福利院、镇(村)卫生院(站)等医疗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村级长者食堂有序建设。源城区足球公园坐落辖区东江河畔,辖内公共区域分布有3个足球场、18个篮球场,13个绿美小公园错落分布,共有学校17所,其中职校1所、中学1所、小学6所、私立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7所。白田村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带动作用明显,7个党群服务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个党群服务驿站常态开展服务,各村居均配备器乐、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文体场所,2023年获评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镇、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