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工业园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10-19 10:14:52
字号:
分享:

  今年以来,区工业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河源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工业园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园区共有落户企业195家、合同投资总额434.22亿元,其中竣工投产企业168家(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在建企业14家,筹建企业13家,共有就业人员约2万人。2023年1-6月,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04亿元,同比下降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5亿元,同比下降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1亿元,同比增长87.6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67亿元,同比增长58.31%。

  (二)产业平台提质增效。一是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成立了源城区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进扩园申报工作,将三期扩园(大塘片区)、低碳产业园、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等符合条件地块纳入转移园范围,建成厂房及综合楼标准厂房约1万平方米。二是扩园开发稳中有进。围绕“东连、南拓、西融、北伸”发展规划,持续开展扩容升级,大力推进三期(1030亩片区)、四期(低碳产业园)、五期(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水主题产业园)等扩园项目,完成扩园147亩。三是用地整治提升持续发力。分类施策整治闲置低效用地,整治提升工业用地188.4亩,累计推进用地整治提升1152.27亩(其中第二年度347.55亩,年度任务完成率为102%),占三年总任务1322亩的87.2%,亩均效益逐步提升。

  (三)招商选资成效显著。一是营造浓厚招商氛围。积极配合支持区委、区政府成功举办了源城区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第二季度经贸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招商氛围。二是积极更新招商理念。紧盯新一代电子信息、水经济、先进材料三大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有针对性进行招商,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推动“粗放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全力引进“含金量”十足的企业。充分依托河源鹏城科技生态园、源城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努力探索政企合作模式,招商引进运营服务主体,吸引优质项目落户。三是取得丰硕招引成果。成功引进凯航自动化科技、感之源电子、佳鸿玩具等12个优质项目进驻园区(其中购地自建项目6个,超亿元项目7个),合同投资总额14.1亿元。

  (四)项目建设再掀热潮。坚决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实行项目动态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领导、责任人,聚焦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争资金、争政策,保障项目土地供应、建设手续、施工力量等各类要素,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园区发展动能。今年以来,园区推动华润怡宝、特区建功、台川数控等10个项目顺利开工(其中华润怡宝项目投资40亿元,特区建功项目投资18亿元),推动富为实业、易利嘉电子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推动1家企业上规入库;管委会共有省、市、区重点项目9个,1-5月累计完成投资额6.5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总额11.2亿元的58.7%,提前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础配套方面,大力推进一、二期整体升级改造及自建园市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期扩园(1030亩片区)、低碳产业园“三通一平”市政工程及水主题产业园配套市政工程建设,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服务质效方面,一是源城区服务工业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为119个工业投资项目配备首席服务员31名。截至目前,共有30名首席服务员走访服务工业投资项目111个,调研次数达119次,累计收集企业反映“急难愁盼”问题共105宗(包括共性问题67宗、个性问题38宗),实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坚持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10个一”行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今年以来,园区帮助36家企业招聘员工580余人,帮助6名企业员工子女就近入学。三是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作用,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一条龙”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今年以来,企业服务中心累计接洽企业(居民)78家次(人次),受(办)理各类业务45项,满意率达100%,实现“加速度”办事,“有温度”服务。四是丰富企业员工文化生活,定期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龙岭杯”职工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切实提升园区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六)平安综治形势稳定。一是安全底线兜实兜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保持睁眼睡觉的警觉、如履薄冰的警惕,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扛牢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和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成功抵御“龙舟水”,排查在建工地8家,企业49家,三小场所30家,排查隐患共103条,全力筑牢园区安全防线。二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园区规划环评影响跟踪评价,全面提升雨污管道排水功能,持续强化园区日常环保管理,努力营造整洁优美园区环境,确保园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信访问题有效化解。积极协调矛盾纠纷,办理网上信访事项53件,办结率100%,协调解决欠薪问题3宗。

  (七)基层党建坚强有力。一是抓学习强信仰,思想基础更加牢固。班子成员坚持以上率下,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抓作风强党性,队伍活力更加强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与永昌社区联建开展“学雷锋 树新风”主题党日活动、“双报到”创文创卫生大行动、七一建党节红色观影学习、植树复绿、慰问生病党员和退休党员等活动,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三是抓阵地强根本,支部建设更加扎实。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强化阵地建设,指导宏达机械、湧嘉实业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非公企业党支部建设成为“聚得了心、议得了事、解得了难”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园区各项重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受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影响,园区规上企业停减产面不断扩大,特别是精电显示、航嘉工业园等龙头企业产值严重下滑,经济运行承压明显,经济运行承压明显,离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速7.8%以上的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二是资源要素保障不足。资金方面,园区资金运作困难,在推进片区开发、产业项目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用于土地房屋征收、报批和开发建设的资金存在一定缺口。用地方面,现有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求,有效供地日趋紧张,受省里的用地指标及相关政策影响,短时间无法获批,园区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如同泓科技、昕曦科技等项目因用地指标问题迟迟无法落地。三是产业配套不够完善。园区虽然已基本满足“三通一平”条件,但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少酒店、超市、餐饮、商务等服务业和商业配套,难以满足企业员工住宿、餐饮、娱乐等需求,一定程度造成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四是政策配套不够健全。我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暖企政策,但与同样纳入主平台建设的市高新区、东源县对比,在城市基础配套费方面的政策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招商引资洼地效应,招商难、落地难问题难以有效化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努力在经济效益上实现大突破,在招大引强和产业集群发展上实现大飞跃,在服务质量和营商环境上实现大提升,全力打造“活力、奋力、实力、魅力”园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园区,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园区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狠抓经济运行,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进一步做细做实经济运行调度,按照周过问、旬指导、月调度机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态,突出重点骨干企业和运行困难企业的协调力度,助力航嘉电子、联腾实业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推动皓勤电子、宏达机械等减产企业稳产达产。同时,进一步加大航嘉工业园三期、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鹏城科技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固投保持稳步增长。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与统计部门和电力部门加强沟通,以数据分析引导精准施策,指导企业做好指标填报工作,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8%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以上(其中工业固投20亿元以上)。

  (二)狠抓平台建设,全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一是以产定园,特色建园。明确“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主:电子信息产业,特:电子元器件及显示器件),进一步明晰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在“一主一特”产业基础上,精心打造以航嘉电子、联腾实业为龙头的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以特区建功为龙头的低碳产业园,以华润怡宝为龙头的水主题产业园,同步谋划打造大健康科技产业园和元宇宙生态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大平台,形成多个特色园区“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局面,力争全年完成扩园1平方公里以上。二是盘活用地,优化配置。在完成市下发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厘清园区闲置低效产业用地并建立动态台账,力争全年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及低效用地20万平方米以上,做到闲置低效用地“零增长”,加快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有效转变。三是“三生”协调,综合配套。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深入实施“产业旺城”计划,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气、道路、公交、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强化园区及周边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现产业与人气双集聚,加快打造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三)狠抓产业转移,全力做优做强主平台。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紧紧围绕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办法八项硬指标和河源主平台发展目标,细化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指标考核任务。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将目标任务化,任务责任化,责任清单化,绘制出主平台建设“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推动转移园范围由原来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11.9平方公里,力争全年实现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个以上、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二是做好协调沟通。与区有关部门、市高新区、市相关部门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接交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及产业有序转移资金,确保省、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平台建设相关政策落实落细。

  (四)狠抓项目引建,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快大项目、好项目招引力度、建设进度、投产速度,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一是聚焦招商选资。充分调动园区内企业的招商积极性,自发带动其上下游及配套企业来园区共同投资发展,同时打好稳商安商组合拳,把落户企业增资扩产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招商。加快推动富迪电子项目尽快签约落户,推动中集产城、朗华集团、元则电器等一批在谈意向项目尽快取得新进展。二是引导产业聚集。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把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作为首要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重点引进链主同类优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向上延链、向下补链、全面强链,实现“做大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坚守“落地比签约更实在”的衡量标准,推进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建设、投产,推动国盛科技、万桥钢模、佳鸿玩具等筹建项目如期动工,推动华润怡宝、特区建功、航嘉三期、广晟幕墙等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推动时进科技、富为电子等竣工项目投产见效,推动东翔电子、蓝盛科技等试产项目达产达效,推动易赛得玻璃、科尔达机电设备、东邦电子科技等种子企业上规入库,在项目建设上形成更多实物量和新的增长点。力争全年引进15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优质项目,实现新开工项目1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1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0个以上。

  (五)狠抓营商环境,全力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园区,提升业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到“企业投资有多快、手续审批就有多快”,进一步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二是创优体制机制。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激发园区发展活力的核心抓手,探索实施“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加强园区人才队伍建设,释放园区潜能。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推动《源城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源城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政策》等惠企政策尽快出台落地,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投资创业“新洼地”,产业发展“最热土”。继续落实好“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和领导班子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实行全流程“保姆式”企业服务,全力助企纾困,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真正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六)狠抓基层党建,全力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打牢干部思想基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结合“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推动主题教育持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进一步凝聚起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二是严肃纪律,营造奋发向上干事氛围。扎实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各项工作,驰而不息地开展作风建设。进一步严肃考勤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办法,将干部考勤纳入绩效考核和干部择优评选,加强对迟到早退旷工等问题的通报处理,同时紧盯“四风”问题,严格约束全体干部,以纪律保障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能力水平。三是注重引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定期研究部署系统党建、宣传、反腐倡廉、干部教育等工作,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园区机关及两新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牢固树立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奉献意识,为园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源城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2023年7月10日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