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源城区工业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以产业建设“大会战”为抓手,认真做好平台建设、空间整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等工作,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5年1-5月,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39亿元、增长25.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6亿元、增长3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今年以来,完成新增工业熟地212.71亩、基础及配套设施项目投资0.774亿元、实现“三通一平”0.2615平方公里;实现新签约工业项目7个,合同投资总额1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有6个;实现新开工项目9个,合同投资总额14.1亿元,新投产项目10个,合同投资总额11.8亿元。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拓宽发展空间,增强承载能力。深入实施“拓空间”行动,大力推进扩园提质工作,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提供用地支撑。一是拓展用地增量。坚持以“东连、南拓、西融、北伸”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三期1030片区、四期低碳产业园、五期水主题产业园扩园开发。今年以来,累计新征用地98亩,产业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优化用地布局。推动精电、联腾、皓勤等企业增资扩产用地“商改工”,完成规划调整约54.5亩。
三是提升用地存量。梳理《源城区工业园工业用地资源信息图》,针对三期扩园、水主题产业园等计划整备地块,挂图作战、集中攻坚。今年以来,新增工业“熟地”212.71亩。
(二)狠抓平台建设,提质升级园区。深入实施“强平台”行动,聚焦基础设施、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完善园区“硬设施”,为企业入驻、项目落地、投产出效提供良好载体。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二期整体升级改造及自建园市政工程以及三、四、五期扩园“三通一平”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及配套设施项目投资0.774亿元,实现“三通一平”0.2615平方公里。二是完善生活配套建设。推动工业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航嘉工业园三期商业街、灯光夜市等配套设施投入运营,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功能。三是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装修和附属工程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8%。持续推进河源鹏城科技生态园建设,已完成9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正在进行幕墙、水电、消防设备等施工,占总工程量的94%。
(三)聚力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集聚。深入实施“大招商”行动,锚定市“1+3”产业集群建设,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引进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一方面,积极“走出去”,落实“一把手”招商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带队到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0次,宣传推介园区的投资优势,诚邀各类企业来园区考察交流、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另一方面,着力“引进来”,接待客商来访40个批次,重点考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河源鹏城科技生态园等标准厂房,详细了解企业投资意向,进一步推进合作。今年以来,园区共实现新签约工业项目7个,合同投资总额1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有6个。
(四)提速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助力产业项目“加速跑”。一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梳理形成“已签约未交地、已交地未动工、已动工未竣工、已竣工未投产、已投产未上规、已上规未达产”六张清单,按照“每周一调度、半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的督查调度制度,对产业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召开企业服务专题协调会议13次,实现新开工项目9个,合同投资总额14.1亿元;新投产项目10个,合同投资总额11.8亿元。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诺三同步”改革。按照“双容双诺三同步”的原则,开展以企业依法承诺,政府加强事前引导、事中辅导、事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投资项目直接落地改革,促进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成、快投产。目前升杰实业、移民厂房、聚芯源科技等项目已签订“双容双承诺”承诺书并进场动工建设,从签约到动工平均节省1个月时间。
(五)推动为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服务”行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全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是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服务企业、“首席+贴身服务员”等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切实为企业健康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累计收集企业诉求30条均已解决。二是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定期收集园区企业招聘信息,通过源城发布公众号和园区小程序为园区企业发布招聘公告,帮助企业拓宽招聘信息渠道。今年以来,共发布9期招聘公告,涉及70多家企业和1000多个岗位需求,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主动协调区教育局落实学位资源,全程跟进材料审核,确保符合条件的员工子女就近入学,增强园区人才吸引力。今年以来,累计帮助12名企业员工子女申请就近读书,切实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
(六)推动精细管理,筑牢安全屏障。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维稳、值班值守等重点工作。一是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定期开展全领域安全检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12家在建项目,复查4家在建项目和72家企业,共发现并整改隐患242条。二是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开展老旧雨污管网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管道渗漏、堵塞等安全隐患,提升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强化在建项目全周期监管,针对碎石场、废品回收厂等高风险点位,严控施工扬尘污染。完成园区规划环评影响跟踪评价报告工作,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是构建和谐稳定环境。畅通信访和投诉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妥善处理4宗信访案件,高效办结12345市民热线、现场投诉等各类诉求161件,切实维护园区和谐稳定。
(七)深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今年以来,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0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和廉政防线。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重要议事日程。今年以来,共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会议2次、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2次。三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专题理论学习、警示教育、主题党日、自查自纠等多种形式,强化党的纪律建设。今年以来,共召开讲纪律党课3次、举办读书班1期,组织党员到廉政教育基地阮啸仙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四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遵循培养考察、政治审查、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党委审批等流程,今年以来,发展预备党员2名。持续开展“两个覆盖”工作,扎实推进“两新”党支部建设,成立联合党支部9个,培养“两新”积极分子17人,组织“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上党课2次,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把好干部选用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扎实做好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共提拔了正股级干部1名、副股级干部2名,招录公务员1人,八级管理岗晋升七级管理岗干部1人。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园区扎实推进产业建设“大会战”,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亟须解决。一是产业规模能级偏小,总量提升亟需突破。园区虽然形成了以精电显示、航嘉工业园为龙头,联腾实业、丰田纺织、皓勤电子等为骨干的企业集群,但大多数企业仍处在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企业规模和能级相对较小,支撑和带动产业发展能力还不强,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显现。二是资金保障压力凸显,融资瓶颈亟待化解。园区产业空间整备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通过专项债等多种渠道筹集了部分资金,但由于资金需求巨大,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三是用地要素保障不足,空间约束亟待改善。由于园区资金运作困难,扩园征拆进度较为缓慢。四是生活配套存在短板,宜居环境尚需提升。尽管园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但仍然较少酒店、超市、餐饮等服务业和商业配套,难以全面满足企业员工住宿、餐饮、娱乐等需求,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相对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工业园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建设“大会战”,聚焦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升级,确保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以上,力争达到15%;完成全社会固投31亿元以上(其中工业固投28亿元以上)。
(一)拓空间增载力,提高空间承载效能。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升质量”,持续开展用地调查评估,结合产业规划和项目需求,确保土地供给和高质量项目精准匹配、快速落地。一方面,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闲置厂房盘活等举措,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破解空间资源瓶颈;另一方面,统筹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工程,优化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确保至少储备工业熟地1000亩(其中当年新增工业熟地500亩以上),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熟地”保障。
(二)强基建促升级,筑牢园区发展根基。扎实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低碳产业园、水主题产业园、低空配套产业园等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形成“一园多区”的产业空间格局。加快推进龙岭大道、龙滨大道、龙岭一路、高埔八路等市政道路建设,谋划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工业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项目投资2亿元以上,新增“三通一平”面积0.45平方公里以上。
(三)抓招商聚龙头,厚植产业集群优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招、分管领导具体招、班子成员协力招、责任股室全员招”的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京东方精电、航嘉工业园、“链主企业”作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力争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8个以上。
(四)攻项目促落地,积蓄经济增长动能。以6张清单为抓手,实行“每周一调度、半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的督查调度制度,抓好项目日常调度跟踪。一是促签约快落地。对皓勤电子二期、联腾实业三期等项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用地招拍挂手续快速办理,推动项目尽快摘牌落地。二是保落地即开工。对迈拓铝设备等项目,积极协助企业办理施工报建手续,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实现新开工项目12个以上。三是快开工保竣工。对春旺新材料、广和汇金等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如期竣工验收。四是助竣工快投产。对富为实业、红漫天家居等项目,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力争全年实现新投产项目12个以上。
(五)优服务解难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强化政策赋能。持续推广“双容双诺三同步”“过渡性开发”等政策文件,助推项目快落地、快建成、快投产,力争“交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发证”项目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财政、人社等部门,帮助企业精准解决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做大做强。三是深化服务改革。积极与政数部门协调对接,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调整至工业园区实施,全过程缩减审批流程,持续用好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服务企业、“1+1+N”等工作机制,充分运用“智慧园区”小程序解决企业咨询、投诉、建议等方面事项,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六)强管控防风险,提升安全发展水平。聚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维稳等重点领域,构建全链条动态管控体系,推动园区安全管理精细化、长效化。一是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持续完善园区应急预案,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园区安全平稳。二是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快源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以及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效能。三是充分依托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主动下沉一线摸排矛盾隐患,推动诉求解决关口前移,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七)固根本强引领,激活党建赋能引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理论武装、压实党建责任、创新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筑牢思想廉政双防线。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建立重点岗位廉政风险动态排查机制,通过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巩固巡察整改长效化。建立巡察整改“回头看”常态化机制,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核查整改成效,对已整改事项定期开展“复盘”,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形成以巡促改、以巡促治的良性循环。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常态化。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盯节假日、招投标等关键节点和重点领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约谈提醒,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持续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源城区工业园管委会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