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网站支持IPv6
文化习俗
来源:源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9-05 15:37:28
字号:
分享: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1.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2.立春:即交春。

  3.元宵节:正月十五 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4.二月二:开正节。

  5.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6.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

  7.七月节:也即“鬼节”。

  8.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各地大体相同。

  9.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10.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习俗

  1.饮食:源城居民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居民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肉类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婚姻嫁娶:婚嫁礼仪十分讲究,一般要经纳采、问名、行聘、请期、迎亲、拜堂等程序。期间还讲究聘金、彩礼、嫁妆、摆酒设宴等。

  3.建房、迁新居、筑灶:建新居一般选择吉日动工。破土动工时,主家要备“三牲”、果品、香烛纸帛等祭祀土神、先师,燃放鞭炮,设宴款待“地理先生”、泥水木匠师傅和亲友。

  新居落成乔迁,俗称“返新屋”。迁入新居时,由长辈手执油灯先行,主妇挑炉火,“五谷”随后,举家老小携带各种物品,有的提木梯、有的提母鸡鸡仔,并由一小男孩执木叉在后(寓意有后撑),依次在鞭炮声中进入新居。

  筑灶,俗称“打灶头”。由“地理先生”择吉日动工。灶成后第一次进火,做的是发粄,寓意富裕发达,并分送亲友邻舍。

  4.祭祖:源城区居民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历来慎终追远,崇敬祖先。各姓祭祀祖先,分春秋二祭。春祭为农历正月初一或元宵,秋祭多在重阳举行。祭仪一般行三献礼,由族中长者主祭,其余为陪祭。

  5.祭墓:源城居民祭墓,俗称“铲草”“拜山”,一般在清明前后举行,有的在八九月间举行。墓地有“众地”“私地”之分。

  6.春耕:立春过后,春耕季节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在这个时节必须做好春耕春种春收的计划。

  7.夏收夏种:夏至后,早稻开始成熟。“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到小暑季节,开始收割,一般到大暑,夏收进入高潮。收割完早稻,紧接着耙田,插晚造秧苗,有的田地要及时种上番薯,这个季节叫夏收夏种。

  8.秋收冬种:“霜降降禾黄”,霜降后晚稻成熟,“禾在冬下死,有青禾无青米”,到立冬前后,晚稻收割完毕。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