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一片绿,添一份美,多一股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源南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持续掀起乡村绿化工作热潮,水清、岸绿、景美、河畅、人和的绿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源南徐徐铺开。
描摹规划建设施工图,高举兴绿、扩绿“先锋旗”
源南镇坚持“党委带动+部门联动+党群互动”的乡村绿化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结合美丽圩镇、乡村绿化典型镇创建,制定《源南镇打造乡村绿化典型镇规划方案》,以绘制“绿美地图”为重要抓手,制定“一镇一册”“一村一图”“一村一树”,形成“1+7+41”的绿美源南生态建设规划图。
同时,为推动解决乡村绿化重要事项、难点问题,源南镇以区级推行“九个一”工作机制和镇班子成员挂钩村(社区)抓落实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行周例会周报告工作机制,一周一研判乡村绿化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担起牵头抓总、推动落实、跟踪问效的乡村绿化工作职责。
执好党群共建同心笔,争做植绿、增绿“排头兵”
源南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动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争做先锋,广泛开展“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我为源南种棵树”“我为源南添片绿”绿美行动,党员志愿者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和花、草、树相融合的方式,示范带动到“四旁”“五边”增植补绿、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爱绿植绿护绿逐渐成为源南新风尚。
同时,源南镇坚持汇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绿化,组织召开企业家新春座谈会,充分发挥“五老会”、乡贤恳谈会等议事制度优势,动员乡贤商会、爱心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等各方力量建言献策、认捐认种,成功打造支部林、双拥林、统战林、青年林等主题林48个,筹集社会资金32.3万元,实现新栽种树木10148株,新增绿化面积198亩,打造“美丽庭院”365户、省级“美丽庭院”2户,“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乡村初见雏形。
描绘绿色经济发展线,打造新绿、富绿“新样板”
源南镇坚持将乡村绿化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综合各村主导产业、生态保护、资源禀赋等特性,深度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流转至企业实行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推动闲置、闲散山林地变成致富“山地银行”,大力支持培育金绿生五指毛桃、下坝葡萄、崇志林茶等特色林下产业,有效解锁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密码”。
同时,源南镇依托优质的生态与人文资源,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联动七礤湖、白田下坝、野趣沟风景区集群布局露营、民宿、乡村游等新业态,打造休闲精品旅游观光路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擘画绿美长效新画卷,当好管绿、护绿“勤务员”
“三分栽种、七分管护”。源南镇按照“谁种植、谁管护”基本原则,紧抓推行综合网格工作机遇,制定“网格员+护林员”双管护机制。同时,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监管体系,统筹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及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形成覆盖全镇5个行政村的精细化管护制度,切实做好乡村绿化管护“后半篇文章”。
不仅如此,源南镇各村还以实施乡村“积分制”和打造“美丽庭院”为切口,创新乡村绿化奖励机制,将乡村绿化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形式,号召广大群众不仅要成为“种树人”,还要当好“护绿者”,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美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