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新地一零食店里,店员在忙碌地整理货架,店内顾客来来往往,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店里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源城区人大代表的帮助。2023年8月,由于商铺开发商赠送面积部分被人侵占,导致商铺经营受限。前段时间,源城区人大代表进入网格到我们商铺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了我们的纠纷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帮我们调解,最终化解了这一矛盾,我们商铺的经营空间也得以扩大。”冯女士说。
人大代表捐资助学
这是源城区人大代表进网格、解民忧的生动典范。从调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到帮扶寒门学子圆梦大学;从手把手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助力群众创业致富,到帮助村民建设新围墙消除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源城区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落实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结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民生诉求服务、助力民意高质量快速办理,通过“人大代表+网格化”举措,创新建立“代表进网格、民意快速办”工作机制,推动202名区人大代表全部下沉至全区网格,广泛联系群众、汇聚民意、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代表全参与、选民网格全覆盖、工作流程全闭环、服务群众面对面”,从而使代表们用心用情书写着新时代履职为民的温暖答卷。
广泛联系群众 汇民意集民智
人大代表采取线上和线下方式收集社情民意。线上通过“粤人大”、微信等数字平台实时和群众联系沟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协调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线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接待选民等方式,深入网格联系服务群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围绕重要的、难办的、典型的群众诉求,组织代表深入网格,就急难愁盼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代表建议,助力群众诉求解决,助推基层矛盾化解。
人大代表参与植树造林
源城区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进网格”为牵引,指导各镇街人大和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组织全区人大代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百千万工程”、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原选举单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实地了解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积极建言献策,跟踪督办若干民意快速办理的建议,推动解决问题,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源城区人大代表共接待和走访群众1628人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30条(件),办结198条(件),办结率86.1%,解决微民生实事问题210件(次)。
围墙变“危墙” 人大代表下沉网格解民忧
日前,在源城区建新街安置点,东埔街道太阳升村长岗岌小组组长揭伟华正和几个村民闲坐在干净整洁的巷道里喝茶聊天,不时抬头望向门口新建好的围墙,发出阵阵感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令人皱眉的景象,巷道堆满了垃圾,蟑螂老鼠横行,围墙摇摇欲坠,让大家望而却步,而今村民们却能闲适地在巷道里散步、玩耍。
危墙施工前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驻网格的源城区人大代表的一次走访。“当时在走访的时候,有多位村民反映这里的围墙由于年久失修,围墙有些开裂,随时可能倒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裂开的围墙挤压到了旁边的水管导致水管破裂,造成污水横流、村民生活用水水压不足,大家都需自备抽水机才能保证正常的生活用水。”驻该辖区网格的源城区人大代表、东埔街道太阳升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国林说,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第一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并积极联系开发商、物业、业主委员会,向他们反馈居民诉求,研究可行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向上级部门汇报了我掌握的相关情况,东埔街道人大工委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这一问题。”黄国林介绍,在各方的推动下,今年3月,148米长的新围墙开始动工建设,并同步铺设排水排污管和食水管,对路面进行硬底化改造。7月中旬,这项民生工程全部完工,让村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危墙施工后
如今,楼下的抽水机已经全部被拆掉,新建的围墙高高耸立着,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用水和安全的问题。“现在新围墙特别坚固,不再害怕围墙会突然倒塌伤人,走路都踏实多了,特别感谢东埔街道人大工委和驻网格的区人大代表那么贴心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揭伟华高兴地说。
“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微服务”彰显“厚情怀”
基层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地方,也是了解民情民意、汇民意集民智的重要阵地。源城区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机制,构建起“镇街―村居―网格―人大代表”四级组织架构,将人大代表下沉全区网格,并分别划定联系相对固定的群众户数和人口数,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确定“工作圈”,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的良好局面。为了让人大代表做好“网事”,发挥人大代表网格化联系群众机制的功能作用,各镇街人大组织进驻网格的人大代表开展好各种活动,让人大代表化身为“为民解忧联络员、文明遵规宣传员、基层治理监督员、困难群众‘勤务员’”,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网格里的暖心故事。
人大代表捐赠路灯
据悉,自源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进网格行动以来,一批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如驻新江街道朱门亭社区网格的人大代表邱明珍通过调研发现辖区低收入群众就业难问题,推动建立“和美共富工坊”,帮助3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全区人大代表通过网格力量开展文明条例、消防安全、高空禁止抛物等各类知识宣传,覆盖群众20多万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促进矛盾纠纷从源头化解;驻源西街道站前社区的网格区人大代表刘佰达、林尧、古嘉安在视察活动中发现,该社区有部分背街小巷由于年久失修,夜间无法照明,造成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于是3名代表主动担当,自发捐赠20盏新路灯,点亮了群众的回家路;驻埔前镇、源南镇、上城街道网格人大代表在日常接待选民群众和调研活动中,敏锐捕捉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隐患,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不上交”;驻高埔岗街道大水井网格代表定期走访慰问各类重点人群,提升特殊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新陂社区网格代表深入源城区工业园,开展政策宣讲、隐患排查、需求对接等服务,发布招聘信息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市区两级代表捐款约15万元,参与源城区绿美生态建设……一件件暖心实事的落地见效,彰显了人大代表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责任担当,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的温暖与力量。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将人大代表的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源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源城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化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代表履职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履职效率,让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便捷、响应更迅速。同时,将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持续拓展服务领域,明确代表走访频次、问题解决时效等具体指标,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并结合各部门职能开展特色活动,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服务精准化,精准回应群众多样化需求,让代表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