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上城街道立足城区镇发展定位,锚定“古邑上城 活力之街”建设目标,主动求变、创新破局、锐意进取,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一幅古韵与活力交融、发展与惠民并进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做优服务、招大引强,产业发展新突破
在“企飞吧”政企面对面座谈会上,企业家围绕停车难、厂房渗水等实际问题畅所欲言,街道负责人现场回应并跟踪落实,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上城街道创新打造“企飞吧”一站式政企沟通平台,开展政策宣讲、专业培训等活动12场,落实32家规上、限上企业班子挂钩联系全覆盖,走访服务企业78次,精准破解用工、用地等诉求27项。
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三年来,上城街道始终紧抓经济发展,强产业、优服务、促增量,辖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招商引资“量质齐增”,成功引进皓勤电子二期、新翔丰YEC等优质项目6个,涵盖超千万元现代服务业2个、超亿元先进制造业2个,总投资额超5亿元,其中异能者科技项目跑出了“当月接洽、当月注册、次月投产”的落地速度。关键指标“拔节向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限上商贸企业17家,超额150%完成目标任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逆势跃升,2024年高达124.9%,实现爆发式增长,居全区第一。
文脉绵长、商脉蓬勃,老城文旅频出圈
初春的鸣凤桥,紫荆如霞,游人如织,市民们争相在花海中拍照打卡。这幅动人画卷是上城街道深耕文旅融合的鲜活写照。街道坚持以文化活力激发商业动力,持续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和消费吸引力。
文脉传承更有依托。深入挖掘“老城四宝”和129处不可移动文物价值,培育网红打卡点,编制全域旅游导览图,推出精品老城游线路,组建专业讲解员队伍,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模式累计开展文化活动112场,着力讲好上城故事。成功创建省级“特级文化站”,为全区首次首批。
文旅品牌更聚人气。创新开展文旅推介活动并建立年度举办机制,“相约醉美鳄湖”活动单场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铺营收破百万元,相关报道登上学习强国、新华网。“槎城故事·老城印记”短视频摄影大赛、“古城新韵·古楼新声”音乐会等活动累计传播量超1.7亿次,区域文旅美誉度不断提升。
商圈联动更显活力。打造“鸣凤市集”,以鳄湖公园为核心串联周边后街小巷传统老店、特色餐饮,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翔丰商业广场提档升级,构建“翔丰街区+EAT创意园+源城夜市”商业综合体,与百年太平古街古今呼应,共举办非遗体验、客家文化活动12场,形成“双圈”繁荣格局。今年春节期间,双圈及周边景点客流近9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治理创新、服务下沉,精管善治绣和谐
夜幕降临,“街访夜谈”如期举行。下围村居民反映读书难问题,街道干部现场记录并协调解决。“这样很接地气,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处理。”居民称赞道。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议事桌搬到居民家门口,三年来126场“街访夜谈”架起连心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93条,解决问题235个、解决率达80.2%,实现“三个转变、三个下降”,为全市推广“平安直联”提供样板。工作成效获源城区“一榜双令”表扬令、入选河源市改革案例,并被广东政法、广东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为上城街道听民声、解民忧的金字招牌。
治理的“绣花功夫”不止于此。街道率先建成“1+6+66+N”七有综合网格,1439件隐患纠纷在网格“末梢”高效处置,995名重点人员得到精准帮扶。打造全区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海记”调解室,调解成功率达98%,其负责人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四治融合”活力迸发,“江姨老党员工作室”发挥余热,“爱心奶奶团队”传递温情,“旺叔居民巡逻队”守护家园,“乐邻积分”让“小积分”兑换出“大治理”,居民从旁观者变为治理主人翁。“1+6+N”工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成功创建省级信访工作示范街道,和谐稳定基石更加牢固。
民生为本、靶向发力,幸福底色暖民心
摘颗“小心心”就能吃上热乎饭,在上城街道的“爱心餐馆”,一份份暖心餐食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街道创新发起“送你一颗小心心”公益活动,14家餐馆踊跃加入,累计提供免费餐食800余份,互助暖流在城市角落流淌。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上城街道坚持从群众最急盼处发力,构建涵盖养老、政务、社工、就业、医疗等领域的“八心多彩”公共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错峰延时、预约办理,累计服务错峰办事639人次,扎实开展“就近好办”改革,总体业务量增长20%。建成公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全区首个“长者饭堂”,让老年人乐享家门口的温馨服务;对2293名特殊群体实行网格化管理,帮扶更精准及时;打造“易就业”服务平台,助力120名居民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及15000人,健康守护在身边;2025年度“两保”征缴达102.4%,全区排名第一。
民生公益事业持续发展。街道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三方联动机制,开展“蔬”送爱心行动,为独居老人送上新鲜蔬菜400余份;设立4家“健康小屋”“爱心医站”;发动爱心企业为辖区多名残疾儿童提供每年5000元生活资助;完成适老化、无障碍改造39户,以实打实的举措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清单”。
品质跃升、环境蝶变,城区面貌焕新颜
下角社区学子堂低洼处,过去每逢暴雨积水能深达半米,上城街道积极争取移民资金实施排水管网改造,一举根治易涝隐患。周边居民终于松了口气:“以前大雨下起来是真怕,现在踏实多了。”
三年来,街道做活“精细文章”,“内外兼修”绘出文明城区的亮丽底色。
风貌向“美”提质。强力推进G205国道、滨江大道沿线综合整治,可视范围铁皮棚“应拆尽拆”,统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广告牌与外立面,实现建筑轮廓与景观环境和谐美观。全市首个主要国道沿线光伏项目在南湖片区并网发电,示范带动群众实施光伏改造。高标准推进湖滨路风貌提升示范街建设,以“针灸式”微改造融入古韵元素,促进鳄湖商业业态升级。
环境向“优”拓展。想方设法增绿扩绿,精心打造南湖公园、龙王阁公园等绿美景观。改造老旧小区12个,涉及楼栋46栋,惠及居民1036户。畅通城市脉络,在重点路段增设物理隔离设施1200余米、石球300余个,新增车位约450个,新建充电桩32处437个端口。
管理向“精”发力。坚持建管并重,全面实施“一路一策”,整合“网格员+执法队+保洁员+‘门前三包’主体”力量,定责到路、归责到人。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六项行动”,开展“门前三包”星级评比12次、“全民清洁日”“垃圾分类进社区”等活动132场次,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益浓厚。
党建赋能、红暖万家,发展动能更强劲
走进下角社区“红暖驿站”,外卖小哥匆忙充电,环卫大姐喝着凉茶,等孩子的家长翻着书刊。在这个“全国最美驿站”的小天地里,共享电器、爱心物资、雨具药品一应俱全,让户外工作者和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上城街道聚焦高质量党建赋能“百千万工程”,创新实施基层党建“1246”工作法,精心编织“党建+”六大示范圈,形成“心驿美、家和安”的全域党建阵地。
看得见的“红”释放出摸得着的“暖”。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依托红暖党建阵地推出系列活动,深耕“红暖学堂”社区教育品牌,举办“乐龄学苑”“走读老城”等系列活动134场,创新“红暖热线”“红暖议事亭”以及新就业群体“赋能关爱”等惠民便民活动项目,累计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深受群众好评。坚持党建带团建,街道团工委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红暖”能量既惠民生,更促发展。太平古街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以“一家两厅三区四站”多功能矩阵,成为服务商户和游客的枢纽。“中心帮我们协调促销活动,五一客流涨了三成!”文创店主林小姐说。党建与商圈同频共振,正悄然重塑着老街区的发展生态。
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朋友圈”扩容至65家共建单位,资源向绿化美化、风貌管控、设施建设、党群服务等民生项目汇聚。“双百行动”扎实开展,联动高校在文化赋能、环保文创、非遗传承等领域持续发力,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不断结出硕果。
双江交汇川流不息,古邑新城气象万千。上城街道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不断提升城区发展能级和品质内涵,一针一线绣出古韵共生、商旅共荣的宜居画卷,一笔一画写好民生暖心、党群同心的幸福篇章,奋力交出老城区蝶变跃升、群众获得感更加充盈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