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网站支持IPv6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新江街道:治理创新,织就民生幸福网
来源:源城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17 10:46:50
字号:
分享: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新江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及区委“1139”具体措施,锚定“老城新韵·和美新江”目标定位,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社会力量等重点领域,纵深推进街道“135”具体行动。

  走进新江街道朱门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手工课的欢笑声与剪纸声交织成曲。居民王女士手持剪纸作品笑着说:“以前社区像办事柜台,现在成了‘第二个家’。”这温馨场景,正是新江街道推行“一核多元共治”的生动注脚。

  “我们打破传统行政空间布局,将办公场地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朱门亭社区党委书记邱明珍指着功能分区图介绍,指尖划过书香美社、亲子乐园等区域。这种“空间重构”理念让党群服务中心化身“不打烊的会客厅”,干部从“柜台后”走到“人群中”,在茶香棋趣间听民声、解民忧。

  作为新江街道治理创新的缩影,朱门亭社区构建的“和亭美社”,以和美为目标,通过和亭议事、和亭共享、和亭解忧、和亭新风系列特色做法,推动社区大事要事共同商议、公共资源共同享有、矛盾纠纷共同排解、文明新风共同培育,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就业帮扶同样暖心。街道着力构建以1个就业服务站为核心、6个社区就业服务点为支撑、联动N家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1+6+N”就业服务体系。其中,朱门亭社区的“和美共富工坊”里,宝妈阿珍正缝制手工艺品。通过“订单+回收”“妈妈岗”模式,带动6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小工坊”托起“大民生”。

  上角社区的治理创新在党建引领下同样焕发新活力。社区负责人正整理“红管家”服务队的“红色订单”:“张奶奶家水管漏了,得马上联系维修。”这支由网格员、楼栋长组成的“八员”团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党群微家,将无物业小区的治理难题转化为“共建美”的实践。

  70岁的独居老人曹老感慨:“以前有问题不知找谁,现在‘红管家’比亲人还贴心。”新江街道自组建该服务队以来,通过“联心卡”“红色订单”平台,已解决环境整治、停车管理等问题78件,完成民生微实事25项,组织文体活动16场、开展“党群服务赶圩日”12期惠及2550人次。

  在上角社区长塘路“门前三包”示范街,商户们对照考评标准整理环境。街道通过“组队伍、压责任、严执法、强推广”四举措打造整洁街区,星级评定机制更让商户从“被动管”变为“主动护”,城市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商户老廖直言:“现在商户自治+网格监管,街区更干净,生意也更好了。”

  治理创新的背后,是新江街道对产业赋能的探索。镇级国企新江新韵力公司梳理城南社区棚改、石龙场工业村等资源,与河源联通等企业合作,盘活原卫星路幼儿园拓展便民服务;通过《源城区领导干部包点联系基层“百千万工程”“七个一”工作制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

  当前,新江街道正谋划“治理创新深化年”。街道拓展“红管家”覆盖38个无物业小区,推动“和美共富工坊”年内带动就业超100人;深化“一核多元共治”,完善“两社三中心”建设;强化新韵力公司运作,盘活城南棚改等资源,以“治理+产业”双轮驱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从“空间重构”到“服务升级”,从“共建共治”到“产业赋能”,新江正以精细功夫织就民生幸福网。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