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前镇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河源调研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秉持“生态立镇、生态兴业、生态富民”发展思路,在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过程中,坚持走深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经济发展优势,有效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坚持生态立镇,厚植发展“绿色底色”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守好青山碧水。埔前镇按照“三五十百”的工作思路,计划培育三个绿美示范、提升五条林廊绿道、营造十片主题树林、选树百户美丽庭院,全面打造绿美镇村。同时,大力实施大简河水质保障、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严格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常态化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建和美乡村。埔前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活动,每季度对“红旗村”“红旗小组”“红旗家庭户”授牌表彰,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加快推行“积分制”管理工作,利用“粤治美”小程序对村民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积分评价,村民凭积分在乡村治理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等物资,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组织全镇24支志愿者队伍围绕卫生整治、美丽庭院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绿美乡村新图景和多元治理新格局为乡村产业发展夯实生态基础、社会基础。
二、促进生态兴业,打造经济“绿色引擎”
龙头带动,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成功引进智慧蔬果梦工厂项目,与源城区其他8家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并成功打造“粤字号”特色产品樱桃番茄,畅销国内外100多个城市、进驻3万多家门店。大力培育特色种养业,坪围兰花、坪围水循环养殖鳜鱼、高围五指毛桃等产业成效显著,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分红收益。广东四季厨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高围村蓝莓基地、坪围村温氏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小区项目正加快建设,进一步丰富镇村产业业态。
把脉定向,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红色优势、绿色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红色研学游成效凸显,上村村以“红色村”扛旗引路,成功打造集观光、旅游、教育、学习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民直接参与乡村旅游各项经营。科普文化游蓬勃发展,双头村耕育田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春季研学期间组织开展46期研学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2.5万余人。乡村生态游持续火热,陂角村蔬香园是近年来河源市内人气最旺的乡村旅游地,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年收入达20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7万元。
三、迈向生态富民,绘就富裕“绿色画卷”
把握新趋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埔前镇双头村准确把握政策机遇,在深圳大鹏新区的帮扶下,通过互联网激活乡村人才、产业资源,聚力建成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签订入园团队、企业共63家,通过与上游供应商联合经营、投资合作等方式,积累了一批市场评价较高的农副产品,自2017年5月开园运营以来,累计产值达2380万元。园内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创业实践等系列人才培育活动,推动返乡创业就业55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100人次,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拓展新经营,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埔前镇旅游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成功招引了众多乡贤返乡创业。在春沐源小镇辐射带动作用下,白云墅、杨家小院、云山温泉小院等一批特色民宿应运而生,富庭农庄、榄树下、聚友农庄等农家乐遍地开花,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300万元。村民充分利用闲置门店和土地,在上村村红色教育基地、陂角村蔬香园等景点附近售卖农特产品和特色小吃、开设草莓采摘园等,月均收入可增加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