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新江街道朱门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两社三中心”为目标导向,凝聚“和美”社气,擦亮“红色”社品,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先后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宜居社区”等荣誉称号。
凝聚“和美”社气。朱门亭社区与街道打造“老城新韵·和美新江”的发展定位一脉相承,结合社区的槎城文化底蕴、街区发展活力、宜业宜居环境、和谐共治氛围,凝聚体现“和美”社区气质。一是“党群微家”促进邻里和谐。根据辖区内弱势群体较多、基础设施差、社会治理难度相对较大等特点,在岗古岭公(廉)租房建设“红色物业·党群微家”,通过建设党群微家服务阵地、建立邻里党支部、成立邻里议事会、组建邻里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二是“邻里党支部”实现服务“全覆盖”。通过建立邻里党支部并分设六个小组,对公(廉)租房243户841人的弱势群体,按照楼栋、楼层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着力实现服务“全覆盖”。三是“一对一”帮扶确保无遗漏。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关注人员,由社区和邻里党支部牵头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对其实行党员“一对一”帮扶,确保责任到岗、到人,通过定期走访、上门慰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常态化关心关爱重点人员。
擦亮“红色”社品。依托街道“红色引擎”党建品牌,打造“红色订单”“红色物业”“红色共建”“红色社工”等系列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特色做法,汇聚形成“红色”社区品牌。一是组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党员参与城市服务管理、邻里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推动“五老”人员与重点青少年儿童“一对一结亲”,定期开展“红色结亲”关心关爱帮扶服务,实现“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党”。二是建立“三清单”工作机制。建立《社区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社区服务清单》“三清单”工作机制,引导辖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社区贤能等主动认领服务项目,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社会力量办单、居民评单”的闭环处理机制。三是开展“邻里互助”积分活动。倡导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由社区党组织对群众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赋予相应积分,以“服务得积分,积分享爱心”的形式,形成良性互动。
建设服务中心,便捷群众办事。规范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开展周末和节假日延时服务,最大程度为群众提供便利。一是“红色订单”推动服务创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红色订单”党员服务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线上联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代办”窗口以及“党群服务赶圩日”线下搭台,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做细做实民意速办机制,及时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红色代办”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组建红色代办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队伍,引导辖区党员和群众在创文、巩卫、安全生产、防风防汛、综治维稳、城市管理等中心工作中贡献力量,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三是“红色驿站”延伸基层服务平台。设置红色书吧、红色代办点、党史文化长廊等功能区,打造集党建宣传、关爱一线、便民服务、文明引导为一体的“红色驿站”。以“红色驿站”为服务“微阵地”,组织党群志愿者开展义诊、义剪、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通过“红色驿站”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一对一认领、解决问题805个。
建设邻里中心,促进和谐共治。以小区党支部为统领,“红色物业”“红管家”为抓手,健全邻里议事会机制,发动社区志愿者参与,合力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促进邻里互助共治。一是拓展党组织覆盖面。结合综合网格工作,组织在社区原有19个党支部的基础上设立小区党支部32个,实现小区和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红管家”破解治理难题。针对物业管理缺位导致无物业小区在环境卫生保洁、小区秩序管理、邻里矛盾化解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创新实施“红管家”项目,组建8支“红管家”队伍,发动社区在职党员、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代表等,组建“邻里志愿服务队”,组织“邻里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公益、便民等活动,开展小区治理,惠及辖区内居民,形成党组织同频共振、党员同向发力、居民友好合作的小区治理格局。三是“民意亭”共商共议社区难题。依托岗古岭公园“民意亭”、党群微家等阵地,完善邻里议事会制度,健全居民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定期举办“街坊恳谈会”等协商议事活动,形成每期协商有主题、有方案、有实践、有成果、有跟踪的完整链条,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热度的“民心亭”居民议事协商品牌。
建设活动中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利用社区原办公楼打造党群活动中心,设置老年活动中心、周末假期学堂、舞蹈室等活动场所,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文体活动焕发社区活力。按照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将社区原办公场所打造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党群活动中心,在周末和节假日延时开放,不定期组织开展乐器培训班、美术、书法、歌唱、舞蹈等形式多样的兴趣班,凝聚党群共识、汇聚党群力量,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文体服务。二是“和美共富工坊”帮助居民群众灵活就业。聚焦困难群体需求,积极探索救助服务新模式,依托朱门亭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带动社会力量提供居民就业服务,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实践操作等方式,教授各类手工艺品的编制、制作等方法,促进各类群体再就业。针对困难群体就业建立“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分类施策-跟踪回访”闭环机制,帮扶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居家灵活就业。三是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聚焦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发布“招募令”,招募社区贤人、能人牵头组建文体活动、邻里互助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融入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