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城千年岁月的长河中,三年时光不过一瞬,却让新江的青砖黛瓦经历了一场静水深流的蜕变。
晨光点亮斑驳的老墙,绿意爬满蜿蜒的小巷,熟悉的烟火气重新升腾——老城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这焕然一新的模样,是新江人化身巧匠,以针为笔,以心为墨,将悠悠岁月精心绣成了一幅锦绣新图景!
一、产业发展变“活”了——从“单薄乏力”到“三驾齐驱”
曾几何时,新江的产业步履,如同暮色中的独行者,单薄而踟蹰。直到“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新江人决定不再等待。他们俯身深耕足下土地,硬是在看似逼仄的空间里,为产业转型凿开了三条通途——“夜市经济”“飞地经济”“文旅经济”,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火炬,踏上产业振兴的新征程。
(一)“夜市经济”点燃沉睡资源
“龙尾坝那块空地,荒了多久了?太可惜了!”街道干部指着江边叹息。转机出现在一个大胆的构想——通过招商引资300万元,唤醒这3000平方米的“沉睡巨人”。不久后,“日落江畔美食营地”的招牌在暮色中亮起,烤炉滋滋作响,人潮笑语喧哗,江风裹挟着诱人的香气。江宝路沿街的商铺,灯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30个就业岗位如同新生的星子,在此点亮。这星星之火,不仅照亮了江畔,更照亮了一条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夜色经济”的新路。烟火气,成了这里最动人的发展注脚。
(二)“飞地经济”破解无地困局
“没田、没地、没山,我们移民怎么发展?”卫星社区的移民代表李叔眉头紧锁。土地,是横亘在他们致富路上的天堑。新江人的目光,投向了政策工具箱——《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粤水移民〔2023〕2号)。一场跨越空间限制的“飞地经济”试验,在卫星和城西社区落地生根。当第一笔近100万元的项目收益划入社区账户,李叔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真没想到,不在这片地上,也能‘种’出金子来!”飞地,不再是地理的隔阂,而成为共享发展红利的桥梁,“无地生金”的梦想在此刻照进了现实。
(三)“文旅经济”焕活槎城古韵
漫步在槎城老街区,斑驳的砖墙诉说着沧桑。新江人深知,这沉甸甸的历史,不该只是尘封的记忆。他们以“文旅融合”为笔,启动了槎城古韵文化街区项目。老建筑、老设施在设计师的巧思下,将披上既尊重传统又焕发新意的外衣。千年的文脉,不再静默于书卷,而是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与品味中,重新找到呼吸的节奏。在不久后,新江的红花湖片区将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文化消费新地标。
如今,行走在新江,我们能清晰感受到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强劲脉动。夜市的烟火升腾着活力,“飞地”的硕果传递着希望,古街的新韵流淌着自信。老城的产业筋骨,在这多元动能的锻造下,正日益强健,积蓄着澎湃的、指向未来的力量。
二、城市面貌变“美”了——从二元割裂到一体共进
三载光阴流转,新江曾徘徊于城乡面貌的断层线。而今推窗见景,绿意蜿蜒如带、街巷展露新颜、洁序织就云锦,三重韵律交响,共绘“城有古韵”的工笔长卷。
(一)青绿赋:厚植生态绿意
干群执笔,乡贤研墨,企业铺宣。以“爱绿护绿植绿”为韵脚,在街巷阡陌题写“初心林”“民心林”的绿色诗行。几度春风,740双沾泥的手托起2500株新苗,将希冀种进大地脉搏;数十番清淤,3.87公里河道吐纳新生,18吨浮秽化作碧波潺潺。昔日的灰蒙肌理,终被清水绿岸的工笔细细晕染。
(二)焕颜记:焕新老城面貌
当205国道(新江段)卸下铁皮旧甲,一场名为“拆改疏堵”的针线活正在飞走。专班引线,班子穿梭,社区绣针——“周攻坚”的顶针抵住50户“难通户”的厚茧,“情理法”的丝线温柔拆解14680平方米的陈旧经纬。167栋铁皮棚消隐处,17栋建筑披上素雅外衣;122块残破广告牌褪去后,东门190㎡疏导点绽开秩序之花。上角社区中心街上,231间商铺共执针剪,为遮阳棚裁云,替广告牌点金。当“商户自治”的银梭遇见“网格管理”的金线,一匹名为“双提升”的苏绣在街巷晨光中徐徐铺展。
(三)浣尘曲:营造洁序家园
一方净土的营造,源自持续的点滴耕耘。“全民清洁日”的旗帜下,干净整洁有序成为街道日常的底色。每月四次以上的卫生保洁大整治与市容秩序集中行动,如同精心的梳洗,覆盖了辖区重点的5条主次干道、600多条背街小巷、6个大型农贸市场。经过深度清理整治,褪去尘埃,展露清爽容颜。居民推窗见净,出门有序,生活的舒心与便利,便在这日日拂拭的洁序中悄然生长。
如今的新江,走在街头,盎然的绿意点缀着生活的空间,焕新的沿街风貌诉说着改变整洁的街巷铺陈着日常的舒适。“城有古韵” 的韵味,在拂去尘埃、精心“绣”制的家园新貌中,愈发醇厚动人。
三、民生保障变“实”了——从基础兜底到优质共享
三年前,新江街道曾苦于治理手段单一、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而今新江以党建为针,民生为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绣出宜居宜业和美新画卷。
(一)红雨润无声,旧苑焕新颜
曾经寂寥的无物业小区,迎来了38支“红管家”队伍。他们如春风化雨,融汇网格员、楼栋长的星光点点,化身守望相助的“八员使者”。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党群微家、2个志愿驿站,是温暖的家园,亦是民情的港湾。一张张“联心卡”,载满街坊的期许;一单单“红色订单”,回应着78件停车、环境的琐碎与期盼。车站宿舍的台阶重归平整,16场欢歌笑语、12期“赶圩日”的熙攘,让2550张笑脸如花绽放。党建引领下,自治的藤蔓悄然生长,曾经的“无人问津”,终成今日邻里携手“共绣家园”的温馨图景。
(二)工坊织暖阳,巧手生希望
朱门亭社区深处,“和美共富工坊”宛如一隅暖阳。街道携手鹅城巧娘,架起“社区搭台、企业赋能”的虹桥。目光温柔地投向生活负重者、折翼的天使、为家计踟蹰的母亲。指尖翻飞,是技能赋予的羽翼;“订单+回收”,是信心编织的纽带;灵活的“妈妈岗”,是岁月静好的支点。60余位曾徘徊在困顿边缘的身影,在这里找到了支点,以巧手编织生活的韧性与微光,让希望如丝线般延展。
(三)和亭筑美社,共谱治理弦
新江街道锚定“一核多元共治”目标,精心构筑名为“和亭美社”的治理诗篇。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将民心作为圆心,以“两社三中心”为经纬,凝聚“和美”的氤氲社气,淬炼“红色”的赤诚社品,筑就服务中心的坚实、邻里中心的温情、活动中心的活力。聚焦文明风尚共育的沃土、大事要事共商的厅堂、公共资源共享的庭院、矛盾纠纷共解的暖廊,践行“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智慧,让每一寸空间都回响着共同体和谐共鸣的韵律。
如今的新江,基层善治路径更加宽广,改革的活水润泽万家。万家灯火,皆在党建的绣绷上绽成星辰,针脚所至处,尽是治理诗行里跳动的韵脚。
四、共建力量变“广”了——从江河孤帆到星河千舸
三载回望,新江曾如独行扁舟,在资源薄雾中飘摇;而今千帆竞发,共济之光照亮江海。
(一)万涓成河映星光
“七种模式”如北斗引航,牵引部门星轨与社区云河交汇。中国联通河源市分公司、市女企协会等23家爱心企业化作璀璨星子,携45万元甘露浇灌48个共建项目出硕果。当商企暖流润泽乡梓沃土,帮扶的种子破土成林——那枝头摇曳的,是“共建共进”的金色果实。
(二)智桥飞架贯长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广州理工学院等学校的书卷气息漫过新江,在人才沃土深植跨域合作的常青之藤;鲲鹏职校展翼,衔来“家门口就业”的春风,让希望的春笋顶破冻土,生机勃发;河源首家“青年驿站”的夜窗亮起时,3天2晚的暖光融化了异乡人眉间霜——那被焐热的,何止是漂泊的疲惫,更是一座城市向奋斗未来伸出的、温暖而坚实的手掌。
(三)根脉连理荫四方
与福田莲花街道的“握手”,是两棵大树的根系在沃土深处交响共鸣。产业新枝在协同滋养中舒展蓬勃脉络,文化花蕾于深度交流时吐露沁人芬芳;当基层治理的叶脉在阳光下交织成网,这片共生林正以年轮为印,讲述“和亭美社”的故事。
如今的新江,共建的根系已深扎沃土,“共建”的藤蔓正攀向更辽阔的晴空。当每一份力量的涓滴,都在治理的诗篇里找到回响;每一次智慧的碰撞,都在希望的田野上燃起星火,我们笃信,这并非终点,而是星河璀璨的新序章。
新江的三年蝶变,是“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的生动答卷,更是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的奋斗诗篇。产业筋骨重塑、环境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升温、共建汇聚力量,每一步跨越都坚实有力。
未来的新江,是产业活力奔涌的热土,是城景相映成趣的诗意栖所,是人民笑靥如花的和美家园,更是“共建”千帆汇集的开放港湾。这方承载千年文脉的土地,正以春水初生般的盎然生机,向着更加璀璨的明天,坚定前行。时光为证,新江的精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