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7日在源城区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源城区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源城区2017年度财政收支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各项收支决算完成情况

2017年,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镇街和区直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奋斗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计划,大力组织收入,科学安排支出,规范财政管理,较好完成了财政工作任务,各项重点支出得到基本保障,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项预算总收入共实现347,600万元,财政总支出321,645万元,年终结转结余25,955万元(其中专款结转25,857万元、净结余98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46,89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28,201万元,年终结转结余18,689万元(其中专款结转18,591万元、净结余98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1、收入方面。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46,890万元,比上年决算数       332,072万元,减收85,182万元,负增长25.65%,主要原因是对比上年新增一般债券减少2.1亿元、置换债券减少4.85亿元。其中: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349万元,增长3.6 %。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1,616 万元,地税部门完成 42,873 万元,非税收入完成 40,860 万元。

2)上级补助收入99,981万元。

3)债券转贷收入10,000万元。

4)上年结转结余收入26,807万元。

5)调入资金2,680万元。

6)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73万元。

2、支出方面。

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完成228,20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303,192万元,减支74,991万元, 负增长24.73%。其中: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6,311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 119.2 %,比上年减支29,558万元,负增长12.02%。按支出科目分类主要支出有:

一般公共服务 29,91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83 %

国防支出 9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04 %

公共安全 3,96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3 %

教育 55,53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68 %

科学技术 5,94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 %

文化体育与传媒3,687 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7%

社会保障和就业30,274 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 %

医疗卫生28,050 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97 %

节能环保1,00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46 %

城乡社区事务28,59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22 %

农林水事务10,64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92 %

交通运输1,63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75 %

资源勘探信息1,46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68%

商业服务业70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32%

国土海洋气象等22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1%

住房保障支出5,83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7%

粮油物资储备99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46%

其他支出 3,27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1%

债务付息支出4,47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7%

2)上解支出完成8,008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上解支出2,493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2,652万元、江东新区财力基数上解支出1,410万元等。

3)债券转贷还本支出完成 3,882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后,年终结转结余18,689万元(专款结转18,591万元、净结余9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

2017年基金预算总收入完成100,405万元,其中: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4,88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4,38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7,0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4,134万元。基金预算总支出完成93,13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7,26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305万元,其中:利润收入8万元;股利、股息收入297万元。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305万元,全部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财政专户资金收支决算

1、财政专户收入。

2017年区本级财政专户总收入772万元,全部为高中住宿费及幼儿园保教费。

2、财政专户支出。

2017年,区本级财政专户总支出772万元。收支相抵无结余。

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

我区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34,97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25,973万元,专项债务9,000万元),加上2017年市财政下达我区本级新增债务限额27,000万元,2017年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1,97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35,973万元,专项债务26,000万元)。

2016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34,56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25,568万元,专项债务9,000万元)。

2017年我区偿还地方政府债务3,882万元(均为一般债务),截至2017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7,58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31,580万元,专项债务26,000万元)。

三、2017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以培植财源为重点,坚持积极筹资,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园扩园工程、城市提质和政府十件实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迅速增长,财政收支矛盾随之凸显,资金瓶颈问题愈发突出。面对严峻形势,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本级预算安排、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新增债券转贷等方式筹集资金,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工业园扩园扩能增效,不断优化园区软硬环境,有效保障了园区发展的资金需求,为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灵活筹集资金,推进一通汽车城、酷派弘稼现代农业生态园、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和保利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城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推进城市提质、学校、医院建设等政府十件实事以及创文创园工作,完善城区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四是善用加减法扶持企业加快发展。一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产业大会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并专门设立工业技改创新专项资金1,000万元,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贯彻落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各项措施,全面实施营改增工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涉企降税清费等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8,000万元,利用互保池为企业发展提供互保贷款7,000多万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五是落实经济指标考核奖励政策,充分调动镇街和区直部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区共促经济发展的合力。

(二)以做实财政蛋糕为目标,坚持狠抓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2017年,受经济下行和政策性减收双重压力的影响,财政收入稳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财税部门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对措施。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领导调研财税部门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年度收入计划,强化市、区联动,积极协调税务部门,狠抓税收征管,加大税收清欠挖潜工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免抵调库指标,做好营改增衔接工作,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盘活政府国有资产资源,促进非税收入合理稳定增长,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积极理顺关系,用足财政政策,全力争取上级专项补助。2017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3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6%,收入总量保持在10亿元以上,在全市各县区中继续保持第一,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三)以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为核心,坚持优化支出,改善民生效果显著

一年来,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运行开支,集中财力在保运转、保重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并加快支出进度,力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民生支出1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民生建设效果显著,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1、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支持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公园东学校小学部如期开学,城南小学改建基本完成,区特殊教育学校、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埔前中心小学等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推进全区中小学三通两平台信息工程建设,城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二是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8,711万元,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支出管理,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三是投入1,358万元,着力保障中小学班主任津贴、临聘教师队伍工资福利和支教走教教师工作津贴,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全年教育支出55,538万元,同比增支3,190万元,增长6.1%,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不断提高。一是优化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医疗救助、孤儿供养、基础养老金、残疾人保障等底线民生支出,并扩大保障范围、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底线民生持续改善。二是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社会医疗救助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三是完成区福利院升级改造,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四是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并做好政策衔接工作。五是支持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六是支持人才驿站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274万元,同比增支866万元,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不断提高。

3、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一是结合卫生强区,全力推进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大力支持公立医院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完善信息化及重点专科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硬件软件不断完善。二是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扩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建立体现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资金投入,深入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及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出生人口素质和广大妇女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五是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深度改革,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医疗卫生支出28,050万元,同比增支5,289万元,增长23.3%,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

4、强农惠农和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小河流整治并实施河长制的管理制度,继续推进森林抚育和内涝监控点项目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持续改善。二是支持开展村级换届工作、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三农事业加快发展。三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通过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和本级财政支撑,全力推动扶贫产业化建设,致力帮助贫困户兴建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引导贫困户参与金融扶贫投资;积极利用引导资金支持省定贫困村和面上贫困村加速发展,并在教育保障、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三方面进行兜底,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5、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持续发力。支持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实行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并扩大了免费开放范围,促进文化惠民。支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完善城乡体育及健身场所设施,保障参加市运动会,体育事业实现加快发展。全年文化体育事业支出3,687万元,同比增支724万元,文化体育事业水平持续提高。

6、宜居城市建设富有成效。投入6,560万元,切实发挥全市创文主力军的作用,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实现了保提名、提排名的目标。投入7,000万元,支持开展创园冲刺,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强化城市管理,全力推动城区小公园(小广场)和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等提质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力助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支持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总体规划,幸福社区(村居)、特色小镇等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扎实推进,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强力推进平安源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加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四)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坚持强化监管,提升理财管财水平

一年来,区财政部门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源头监管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1、预算管理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效果明显。一是在做好全口径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召开了零基预算和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两项财政改革动员会议,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建立了项目库管理系统,为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和项目库管理改革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扩大了公开范围,规范了公开形式,全面规范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建立。三是完成区级预算单位账户清理工作,撤销了源城区所有预算单位的实有资金账户170个,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资金6,300万元全部上缴国库单一账户,巩固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四是实现镇街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全覆盖,并纳入动态监控系统,基层资金拨付规范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五是完善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提高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水平,规范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2、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成效显著。严格执行《源城区区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参与各方的主体责任以及增加项目的审批流程,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大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评审监管力度,强化服务质量和成果质量考核,委托中介机构评审行为不断规范。全年共审结财政投资建设项目231宗,审核工程价值6.18亿元,核减不合理工程价值0.74亿元,核减率为11.8%

3、政府采购和绩效评价工作稳步开展。严控政府采购预算并按规定审批采购方式,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明确政府采购评审方式,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源城区电子政府采购网络系统,组织开展电子化政府采购培训,完成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府采购平台的建设任务。全年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137宗,采购金额5,746.8万元,节约资金983.6万元,节约率为14.6%。同时,扩大绩效评价范围,着重对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林业生态建设、水利工程和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高。

4、国有资产管理不断规范。加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监管力度,规范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国有、集体产权转让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入开展全区国有企业(含集体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及全区政府资产清查工作,做好2016年源城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统计,基本摸清了家底;扎实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资产清查登记,全面启动2016年源城区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5、财政监管和基层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格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巡查、2017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2017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扶贫领域资金自查等监督检查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二是继续完善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完善农村财务监管平台,扩大监管范围,将辖区内257个村小组全部经济活动逐步纳入财政结算中心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实施村(居)资金使用双重公示制度,扎实开展镇村人民监督员网群制度试点工作,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四是积极开展针对镇(街)三资办、财政所、村(居)两委、村监委人员和村级报账员的学习培训,加强会计业务和支农政策指导,基层工作人员财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财政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减收因素较多,财政增收乏力。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税收增长放缓,国家实施降成本行动,税收收入仅仅呈现微弱增长态势,财政收入缺乏税收的有力支撑。二是上年一次性税收较多,形成了高基数难以消化。三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改增改革以及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政策性减收达2亿多元,造成了巨大的收入缺口。

(二)刚性支出剧增,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我区税收收入仍然增长疲软,财政可支配财力非常有限,但是支出需求又不断增长,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一是人员支出和财政刚性支出快速增长。二是政策性支出迅速增大,中央、省陆续出台各项惠民政策,原有补助标准不断提高,需财政落实配套支出不断增大。三是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创文创园、城市提质、学校和医院建设以及区工业园扩园等重大项目支出保障任务非常艰巨。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2018年,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形势非常严峻。财政部门将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务实进取、攻坚克难,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财源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推动工业园扩园增效、城市提质和政府十件实事等重点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努力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探索政府投融资新模式以及创新政府资源配置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和放大乘数效应,激活实体经济活力,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狠抓征管,着力组织收入,推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进一步完善市区联合抓收入机制,加强对财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研究,抓好主体税种及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收入监控,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税收挖潜堵漏工作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盘活国有资源资产,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坚持优化结构,着力民生建设,努力打造”“两城。紧紧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目标,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原则,科学安排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新增支出,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力度,全力保障政府十件实事顺利开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四)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强化监管,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快推进现代化财政制度建设。着重争取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在理顺市直、源城区、江东新区、高新区的财权与支出责任方面,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同时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加强专项资金、政府采购和基层财务监管等,提高财政科学理财水平。

(五)争取上级支持,减轻本级财政压力。主要是争取新增债券资金早日到位,并积极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缓解资金调度困难。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2017年财政决算总表.xls

1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

2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按功能分类)

3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按经济分类)

42017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按功能分类)

52017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决算表(按经济分类)

62017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决算表

7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表(按项目分地区列示)

8、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9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决算表

10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

11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决算表(按项目分地区列示)

12、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32017年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决算表

142017年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表

152017年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决算表

162017年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