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网站支持IPv6
非遗记忆课堂——忠信花灯手工技艺进校园
来源:源城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04-27 10:39:44
字号:
分享:

  4月23日,第三届“非遗记忆课堂——忠信花灯手工技艺”活动在源城区公园东中学拉开帷幕,面向中小学的学生开启国家级非遗项目忠信花灯的传承教育之旅。此次活动由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主办,河源市槎江书院、市图书馆、源城区图书馆等单位联合承办,以“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与实践课程设计,推动非遗文化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为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与传承责任筑牢根基。

  活动现场,学生们通过图文及实物花灯陈列,系统了解忠信花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忠信花灯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承载的“吊灯习俗”蕴含着客家人祈福纳祥的生活智慧,竹篾扎架、剪纸糊灯等传统技艺更凝结着先民的匠心创造。课堂以“文化解码”为核心,通过解读花灯在节庆民俗中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与生活的紧密联结,领略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以校园为阵地搭建非遗传播桥梁,通过贴近青少年认知特点的展示形式,将抽象的文化保护转化为可触摸的家乡记忆,通过展示竹篾削制、骨架绑扎等核心技法,细致拆解每道工序的讲究,如选用三年生金竹确保竹篾韧性,火烤定型需控制温度避免断裂,剪纸需遵循“对称工整、寓意吉祥”的传统法则,让青少年直观感受手工技艺的匠心精髓。后续课程将围绕竹篾扎架、剪纸创作、花灯组装等实践环节展开,让学生从“文化认知者”转变为“技艺实践者”,在亲手制作中深化对忠信花灯的理解与热爱,真正实现“在体验中传承,在实践中创新”。

  “非遗记忆课堂”的顺利启动,是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又一重要实践。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打开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更通过“教育+非遗”的创新模式,为忠信花灯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注入年轻力量,让客家文脉在代际传承中持续焕发生机。随着后续课程的深入,这群“小小传承人”将在实践中践行文化守护使命,为客家文脉的延续注入青春力量。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