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变化会让不少的孩子不适应,感冒、腹泻等传染病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
收下这份秋季传染病预防提示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一、近期我们需要重点预防哪些传染病呢?
主要有两类: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染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例如新冠、流感、流腮、麻疹、水痘等),有细菌性疾病(例如肺结核、猩红热等),还有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等。
肠道传染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导致的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诺如或轮状病毒感染等。
二、划重点,以下传染病高发
(1)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起病。
流感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肥胖者以及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应及时就诊治疗。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人等。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感染后一般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3)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天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儿童多见)、腹泻(成人多见)。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疫情。
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应及时就诊。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儿童接触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5)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已知的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三、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
(1)保持良好手卫生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
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或眼睛。
(2)保持环境卫生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及时清除鼠类、蚊虫等繁殖滋生环境。
(3)注意饮食卫生
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
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尽量使用公筷公勺,食物放进冷冻室时,要严格包装,避免互相污染。
(4)注意个人防护
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此外,还要保持充足睡眠与营养,适度锻炼,积极接种流感等疫苗。
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多喝开水、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接种疫苗,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防护,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