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直属各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源城区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58

 

 

源城区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粤发〔201816号)、《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粤人社发〔2018187号)和《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河源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府办函〔2018130号)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菜师傅工程河源客家菜师傅工程为契机,挖掘培育源城客家名菜,培养源城客家菜师傅人才,不断提升源城客家菜品味,打造源城客家菜品牌和源城客家菜师傅名片,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当好两个河源建设的排头兵,在河源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征程中走在前列。

二、总体目标

把实施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培养一批源城客家菜师傅;评选一批源城客家菜名厨、名菜、名店;认定一批源城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参与河源市组织制作一部寻味河源客家美食专题宣传片;编著一本源城客家名菜菜谱;组织一系列源城客家菜师傅赛事;建设一批源城客家菜绿色食材生产基地;申报一批源城客家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开展八个一活动,到2022年,实现培训源城客家菜师傅1000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10000人次以上,将源城客家菜师傅打造成弘扬客家饮食文化的知名名片。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源城客家菜师傅人才培养计划。

1.打造人才培训平台。一是建立以区人社局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为源城区客家菜师傅职业技能教育的培训平台。二是认定源城区厨师协会、客家饮食文化发展协会等协会为面向社会劳动力的培训平台。三是认定3家以上酒店为制作客家菜精品和创新客家菜的培训平台。四是认定5家以上乡村特色农家乐为源城地方特色菜为主的培训平台。通过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的人才培训平台,承担源城客家菜师傅培训任务,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客家菜烹饪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服务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参加客家菜烹饪技能培训。到2022年,建设源城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5个,并予以每个基地10万元资金支持。(区人社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教育局负责)

2.提高培养人才能力。一是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龙头餐饮企业的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丰富源城区客家菜师傅培训形式。二是定期聘请聘用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知名餐饮企业客家菜师傅和民间河源客家菜师傅传承人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支持行业协会、龙头餐饮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发客家菜教材,编制开发适合源城区客家菜师傅培训教材,开设客家菜烹饪相关精品课程。四是引导全区28个行政村的劳动力参与客家菜师傅专项培训,力争每年培训80人以上,并推荐就业创业。到2022年,全区建设1个客家菜烹饪技能人才示范点。(区人社局牵头,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负责)

3.拓宽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动源城客家菜师傅校企联盟合作。积极促成知名餐饮企业与河职院、技师学院、理工学校结成源城客家菜师傅培养联盟,共同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考核评价等。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采取短期培训获证的形式。组织有意愿的城乡劳动者特别是贫困户劳动者每年达300人以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城乡劳动者客家菜烹饪技能,每年至少安排15名是贫困户劳动者到本市或本区餐饮行业就业。三是采取以师带徒的培训模式。采取协会和酒店企业以师傅带徒弟培训模式,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多个学徒,在实践中提升烹制源城客家菜的技艺。(区人社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局负责)

4.制定人才考核标准。一是制定源城客家菜师傅的技能鉴定考核标准,通过制定源城客家菜烹饪技能标准和源城客家菜师傅评价认定框架指引,让源城客家菜师傅技能水平评价科学、准确。二是明确考核评价模式,采取实操考试的评价模式,从食材采集、工艺流程、菜品质量等方面作为考核内容,使考核客家菜师傅更具操作性。三是建立源城客家菜师傅评价考评员队伍。通过市级培训认定、公推和公选的办法,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守道德的客家菜师傅考评员队伍。(区人社局负责)

5.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开展源城客家菜师傅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评定。每年对源城客家菜师傅进行初、中等级考核认定(高级由市级认定)。二是建设源城客家菜大师工作室。对客家菜制作传承成果显著、菜系品牌突出的源城客家菜师傅工作室,经评定授予源城客家菜大师工作室牌匾,到2022年,全区认定3家以上源城客家菜大师工作室,并予以资金支持。对获得认定的各类餐饮企业和客家菜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三是积极推荐申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奖”“广东省南粤首席技师和政府特殊津贴等奖项,在技术指导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区人社局牵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源城客家菜师傅品牌建设计划。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每2年举办源城客家菜十大名菜源城客家菜十大名师源城客家菜十大名店源城客家菜十大创新名菜源城客家十大小吃等系列评选活动,着力提升源城客家菜名菜、名师、名店的品牌影响力,引领源城客家菜发展为高端品牌和美味典范。(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区人社局、区财政局负责)

7.举办名师技能交流活动。依托餐饮行业协会和龙头餐饮企业,邀请区外客家菜名厨来我区开展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共同提高烹制技能;组织我区客家菜师傅走出去,到外地交流学习,提高技能水平。集中开展客家菜名厨表演、名菜展示、名店风味体验和厨艺比拼(技能大赛)等活动,同时专设源城客家菜集中展示区。(区人社局牵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教育局负责)

8.挖掘编制名菜小吃菜谱。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行业协会和特色酒店为主体,组织全区挖掘各地的客家名菜名吃,如猪脚粉、三黄鸡、酿三宝、东江盐焗鸡、五指毛桃鸡、香芋扣肉、腊味拼盘、艾粄、凉粉、酥角、硬饼、姜糖、糖糕、花生芝麻糖等客家名菜和小吃,做到有名食、有名菜、有名点。加强源城客家名菜品牌建设,对其制作选材、配料、烹饪时间和流程形成标准,并编辑成客家名菜小吃菜谱。同时,挖掘25名以上民间客家菜传承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区人社局、区供销合作联社、各镇街道负责)

9.挖掘名菜典故。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行业协会等有关单位组织挖掘客家菜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由来,并编辑成书予以宣传,创造条件申报1个以上客家菜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区人社局负责)

10.广泛参与宣传寻味河源。进一步扩大源城客家菜品牌和源城客家菜师傅名片的影响力,借助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参与市打造寻味河源客家美食专题电视宣传片,在区电视中心和手机微信等播放宣传,推广客家菜饮食文化。二是力争2020年底开通源城美食地图”APP平台,让食客能够轻松找到客家美食。三是搭建源城客家菜师傅交流平台,开展客家菜学术研讨、文化展示、巡回报告和客家菜厨娘评选等活动,推动客家菜改革创新,弘扬客家饮食文化。四是利用报纸、电视、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源城客家美食文化,打造源城客家菜师傅名片,扩大源城客家菜品牌的影响力。五是做好本地客家菜师傅外出成功创业的典型宣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区人社局、区妇联、区广播电视中心负责)

(三)源城客家菜师傅就业创业计划。

11.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一是提高源城客家菜师傅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建立源城客家菜师傅信息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对接,每季度组织开展源城客家菜师傅专场招聘活动。对有求职意愿的,优先向本地区用人单位推荐,促进市场供求对接匹配。二是加大政府促进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源城客家菜师傅创业人员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可按规定申请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三是建立源城客家菜师傅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产业园、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到2022年,整合建立3个以上源城客家菜师傅创业孵化基地。(区人社局牵头,区财政局负责)

12.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一是落实源城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开办农家乐、小餐馆。二是增强客家菜+创业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客家菜的发展,不但要增加客家菜师傅的就业创业机会,还要增加客家菜的生产领域、服务领域、销售领域、物流领域、旅游领域等人员的就业创业机会。三是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深挖传统乡村客家菜美食,与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打造一批乡村客家菜美食旅游景点和乡村客家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拓展源城客家菜师傅就业创业渠道。到2022年,全区打造3个以上乡村客家菜美食旅游点,建设太平古街+太平新街旅游美食精品线路。四是对镇街道特别是5个省定贫困村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给予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五是对外出创业的客家菜师傅给予专项技术支持。(区人社局牵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负责)

(四)源城客家菜产业发展计划。

13.编制制作标准。编制《源城客家菜制作标准》,组织职业院校、餐饮行业协会、龙头餐饮企业参与源城客家菜标准制定工作,职业院校有关教材以此标准作为参考编撰,引导客家菜餐饮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以新制定客家菜标准进行管理和经营。(区人社局牵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

14.建设特色产业。一是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大力发展猪脚粉、三黄鸡、酿三宝、东江盐焗鸡、五指毛桃鸡、河鲜、蔬菜等客家菜乡村产业项目。各镇(街道)、村做好规划,把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利用镇(街道)、村的客家名菜品牌影响力,形成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都完善的客家菜产业。二是提升客家菜精细水平和附加值。组织职业院校、厨师协会等探讨研究,引导客家菜从大、粗、重精、细、小转变,做活做大客家菜文章,大力提升客家菜的附加值。创新客家菜制作方式和技能,适时举办客家菜创新菜色大赛。三是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模式,打造先进产业特色。支持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等经营方式做强做大,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餐饮企业。(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牵头,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供销合作联社及各镇街道负责)

15.建设食材基地。利用我区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环境,支持建设客家菜绿色食材生产基地,到2022年,认定15家源城客家菜绿色食材生产基地。(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各镇街负责)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实施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本单位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做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创业发展资金的作用,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落实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各项优惠保障政策。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落实培训补贴实名制。要加强补贴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切实发挥效用。区财政局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以确保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各项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具体目标、措施、责任人,确保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有序推进;各相关职能单位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主动的给予支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要发挥好区客家饮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区厨师协会等相关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提供服务。

(四)及时反馈,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源城区客家菜师傅工程推进计划,投入专门力量,加大资金倾斜力度,高度重视本地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渠道和方式,于每个季度末(即36912月底)将源城客家菜师傅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反馈至区人社局,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