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府办〔2020〕37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中心城区2018-2020年“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调整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住建局反映。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7日
河源市中心城区2018-2020年“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调整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城区扩容提质步伐,补齐城市建设民生短板,切实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新城”,我区决定开展中心城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但因机构改革及方案变动,导致综合整治工作滞后,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决定将《河源市中心城区2018年-2020年“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按项目投资总额不变、街巷数量进行微调整的原则进行调整,并将2018-2020年三年实施项目分2019、2020两年实施。为确保“百街千巷”综合整治顺利推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市打造“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和“新”“心”两城的奋斗目标,坚持实施城区提质扩容,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源城区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和城市美丽宜居水平,为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当好“龙头”、做好“带头”,奋力在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征程中走在前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目标
围绕“新城”建设目标,以“抽疏(优化城市空间)强根(把文化的根浮起来)”为规划原则,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用2019、2020年两年时间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源南镇、上城街道、新江街道、东埔街道、源西街道等5个镇街道内1070条(个)改造项目进行综合整治。项目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普通类整治工程,总共1012条;第二类为重点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总共35条(个),包括15个水浸点、20条精品示范街;第三类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共13个;第四类为小公园改造升级工程,总共10个;第五类为上城根儿片区综合整治工程。按实施年度划分:2019年底完成416条街巷整治,包括391条普通街巷、15个水浸点、10条精品示范街,2020年完成13个老旧小区改造、10个小公园升级改造和631条街巷整治(包括621条普通街巷、10条精品示范街)。实现城市提质一年上一台阶,使市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生态河源、现代河源”奠定良好基础。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整治工作便捷高效,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城建副区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工商信局、源城供电局、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及相关镇街道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源城区“百街千巷”精品示范街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原则上每月要召开协调会,定期研究和协调整治项目的推进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由区住建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要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将结果抄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
四、整治范围及标准
(一)整治范围
围绕创文整治范围,结合源城区实际,对源南镇、上城街道、新江街道、东埔街道、源西街道辖区内1070条(个)改造项目进行综合整治。
(二)整治标准
1.普通类整治工程(1012条)。
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背街小巷属地街区主导、住建部门指导、受益单位参与”为原则,结合河源市中心城区普通街巷综合工程城市设计导则及创文要求,并根据街巷实际情况,灵活分配资金,对街巷进行全面提升,实现“五有五无”。
五有:有责任公示牌、有居民公约、有城市家具(如垃圾桶、果皮箱等)、有绿化微景观、有文化内涵。体现为街巷门店实施门前三包,街巷显眼位置配备居民公约、垃圾桶、果壳箱、街巷标牌标识等城市家具设施,对群众生活需求的场所(如小公园、小广场、市场周边等)进一步提升改造,对部分街巷节点进行多元化微景观改造,提升文化内涵。
五无:无路面破损、无道路水浸、无乱停乱放、无凌乱电线、无非法小广告。体现为修复破损路面、路缘石等,疏通排水堵塞,梳理管线,清除非法小广告,有条件的街巷增划道路标线,增设停车位。
2.重点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35条)。
重点类在普通类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具体工作如下:
(1)解决水浸问题:分析15处水浸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采用增设排水管道、改造排水设施、重建排水系统等方式,切实解决水浸街问题,缓解内涝压力,提高城区防范内涝能力,保障市民出行和交通安全。
(2)市政设施:道路实现雨污分流,硬化平整,路面无破损、沉降、断裂,对现状水泥路面进行沥青罩面;完善消防设施、路牌、标线、停车位;窨井盖齐全,无破损、移位现象;排污管道畅通,路面无污水跑冒、满溢、横流。
(3)环境卫生:垃圾收集点布局合理(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垃圾箱(果皮箱)数量充足(每50-100米至少设置1个),垃圾收集容器密闭,无敞口垃圾池。垃圾箱(果皮箱)干净整洁,日产日清,无垃圾外溢;地面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4)管线设施:街巷两侧外立面横跨建筑物的强弱电管线进行统一梳理,主街巷管线全部采用下地敷设,次街巷管线采取贴墙、捆扎、收纳进盒等方式进行规整,有条件的次街巷管线进行下地敷设,横跨街巷的管线必须落地设置,全面清除废弃管线,确保线路整齐。
(5)公共厕所:由专人负责保洁,指示标识设置规范,厕内干净整洁、无异味、无蚊蝇,整治范围内的街巷无旱厕,有条件的街巷公共厕所进行升级改造。
(6)街巷秩序:无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无车辆乱停乱靠,无乱堆物料、杂物,无乱搭乱建。
(7)建筑立面:整洁美观,无乱牵乱挂、无乱贴乱画、无墙面破损,部分临街立面增加立面改造及夜景亮化。
(8)店招店牌:统一规范,内容健康向上,无缺字破损,无一店多招,无乱设移动灯箱广告。
(9)户外广告:规范美观,内容健康向上,无缺字破损,无悬挂经营性条幅、横幅。
(10)园林绿化:完整达标,绿化带无缺株少株、无垃圾杂物,绿化区域内无较大面积裸露(不能出现0.5平方米以上裸露泥堆或2平方米以上裸露泥土)。
(11)其他方面:无饲养家禽、无种植蔬菜等现象。
3.老旧小区改造工程(13个)。
老旧小区的改造包括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建筑物本体、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治理体系等内容。实施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选择改造项目,确定改造标准。
(1)健全环卫消防设施。按照标准配建垃圾收集点,设置密封式垃圾桶(箱)。清理乱搭乱建,清理楼宇间和楼道内乱堆杂物。按照居住小区消防规范要求,改造和完善消防配套设施。清理疏通消防通道,确保救护和消防通道通畅。
(2)改善小区环境设施。对小区道路实施硬化、修复或重建。进行小区绿化,适当增加居民活动空间。全面清理占用道路、绿地停车,补齐小区楼牌、门牌,增设小区文化宣传栏。完善小区照明系统,增加路灯、楼道灯。修缮雨水管、雨棚、散水等建筑构配件。
(3)改造小区基础设施。对楼顶屋面防水进行维修,改造梳理归整小区内地下地上和楼内的给排水、强弱电、供气管网、线缆等管线。对雨水、污水管道以及化粪池进行全面的疏通清淤,确保污水管线畅通;建设电动摩托(自行)车集中式充电站;结合小区实际,建设部分具有收益性的设施,如建设老人之家(社区理疗康复中心)、小区广告牌、管道燃气管网铺设、5G通信管线铺设、5G通信基站、智能快递柜、生鲜食品(外卖)无人配送柜等。
(4)适老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等公用交通节点进行无障碍改造。在公共区域设置无障碍休息区和休息座椅,设置引导标示和无障碍标识。
(5)完普监控防控措施。安装车辆道闸等出入管理系统,完善小区监控系统,维修或安装楼宇单元防盗门,增加居民安全感。
(6)增选的改造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居民意愿,结合小区实际,做到出行道路人车分流;加装电梯、建设海绵小区、养老设施、充电桩等内容。
4.小公园升级改造工程(10个)。
(1)小公园改造以种树、道路地面铺砖为主,以减少物理隔离,做到四通八达,方便群众出入,享受小公园带来的便利和休闲娱乐;
(2)在公园相应的位置种满绿树,以小路小径进入公园;
(3)面积偏小的可做成小游园,可适当做些遮雨的设备和有特色的装饰;
(4)按照创文工作要求整治周边环境,还路于民。整治部分小公园存在的破烂不堪、脏乱差现象,拆除公园周边的乱搭乱建。
5.上城根儿片区综合整治工程。
推动老城区抽疏强根,突出文化底蕴,计划对上城社区片区进行综合提质改造,重点对北直街、东直街、县前街三个街区改造运营。
(1)规划定位。街区南起河紫路、东至环城东路、北接长塘路、西达环城西路和红花路,因地制宜、抽疏强根,联通长塘路,聚集人气、激活商业。精准定位业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街区。
(2)开发时序。第一阶段:由政府投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修缮现有古亭、古井、古屋,打通商业脉络。完成房屋立面更新,建设湖底停车场、景观桥、公园、广场、民宿,增设城市书屋、文化室、社区便民服务点、志愿者服务中心等社会活动场所配套工程。第二阶段: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居民、企业、政府多羸合作模式,注入特色产业,打造老城特色文化街区。
(3)业态定位。运用租赁、融资等方式盘活街区使用资金,对建筑和其他设施釆用建筑修缮、功能置换、产业注入等方式,在保护街巷尺度和街道肌理的同时进行活化利用,充分利用街区内老街、古宅文化内涵,将其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4)管理模式。由物管公司对街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拟采取租金入股、固定拿租、政府补贴(扶持低效益产业,实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社会资本运营打造,在社会资本进来之前由国资公司融资运作。
五、资金保障
河源市中心城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前四类需建设资金约47841.19万元,按照市、区两级政府“百街千巷”综合整治资金配套1:0.5比例,由市财政安排30000万元,区政府配套17841.19万元。按资金使用年度估算,2019年投资18075.78万元,2020年投资29765.41万元。第五类需建设资金约45000万元,由源城区政府统筹资金实施(主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市、区财政部门共同形成管理机制。成立资金专项监督小组,负责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合理安排。
六、主要措施及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
各责任主体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履行职责,强化责任,实事求是地细化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严格建设标准
“百街千巷”综合整治规划设计要按照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要求,结合河源市中心城区普通街巷综合工程城市设计导则、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相关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按规划设计建设。区人民政府成立专家组,市住建局配合并参与指导、监督工程实施。
(三)强化督查考核
河源市中心城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百街千巷”综合整治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将结果抄送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对整治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严肃追责。
(四)强化长效管理
按照“以建促管,建管结合”的理念推进综合整治工作。要统筹安排,做到“一巷一档”,建立“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台账(如数据统计、工程图册、整治前后对比照片及影像等资料)。有关镇街道负责加强综合整治后的各街巷后期管护,探索市场化管理等专业管理模式,对新竣工的“百街千巷”进行有计划的维护,使市区背街小巷美观、耐用、保持完好。
(五)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对街巷综合整治工程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网络、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大政策宣讲,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到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附件:
1-1.河源市中心城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任务计划表
1-2.重点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水浸点明细表
1-3.重点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2019年精品示范街明细表
1-4.重点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2020年精品示范街明细表
1-5.第三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明细表
1-6.第四类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小公园升级改造任务明细表
1-7.2019年普通类整治工程任务明细表
1-8.2020年普通类整治工程任务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