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网站支持IPv6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方案的通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8-01 17:15:33
字号:
分享:

源府办〔2022〕1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直属各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1日

  

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方案


  为确保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督查内容

  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工作:1.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以及六方面重点工作,梳理一批重点督查任务共98项;2.区十件民生实事共10项,总计108项。实施过程中,区府办公室将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调整完善督查重点,并及时下达督查清单。

  二、督查方式

  (一)工作台帐与实地督查相结合。根据工作要求,区府办公室对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工作建立督查工作台帐。各项重点督查任务(含区十件民生实事)均逐项明确区分管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及相关配合单位。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区府办公室将适时组织督查组对问题较多、推进难度较大、工作进度明显滞后的事项开展实地督查。

  (二)“亮灯”预警与督促整改相结合。责任单位应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时间节点任务安排,区府办公室按照确定的节点任务跟踪落实情况,并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实施“亮灯”预警(对进展未达到时序进度的第一次亮“黄灯”,第二次仍未达到时序进度的转为“红灯”)。经区政府同意,区府办公室对被亮“黄灯”的责任单位(含配合责任单位,下同)加强督促检查,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不到位或被亮“红灯”的责任单位,建议区政府分管领导约谈该单位负责人;必要时提请区政府主要领导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三)情况通报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区府办公室定期以《源城政务督查》形式,每月通报区十件民生实事进展情况,每季度通报督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同时,根据区委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工作要求,将各有关单位对区《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及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与区委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协调高效推进。各级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落实落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采取积极有效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对照任务进一步细化,抓紧制定有关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内部分工、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安排等。

  (二)压紧压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抓落实第一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带头抓落实。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要牵头推动工作落实。配合单位要与牵头责任单位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推进工作要注重掌握实情,及时发现、分析问题,对确实难以解决的“卡壳”问题要及时报区政府。

  (三)扎实有序推进,按时报送相关材料。

  1.各项督查重点任务(含区十件民生实事)的牵头责任单位(详见附件2、3),要认真填写《2022年区政府督查重点任务季度节点目标安排表》《2022年区十件民生实事节点任务安排表》(详见附件4、5),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定,于2022年6月27日前报区政府督查室。

  2.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于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以表格形式(详见附件6)报区政府督查室;区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于每月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以表格形式(详见附件7)报区政府督查室。


  附件:1.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单位分工清单

             2.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清单

             3.2022年区十件民生实事任务分解表

             4.2022年区政府督查重点任务季度节点目标安排表

             5.2022年区十件民生实事节点任务安排表

             6.2022年区政府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反馈表

             7.2022年区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反馈表

 


附件1

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单位分工清单


  一、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粮食生产目标。(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税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源城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6方面工作:

  (一)致力做强工业经济,狠抓产业发展再提速。紧紧围绕市聚焦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的发展导向,筑平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优质产业平台。加快完善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扩园工程,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2亿元、扩园0.5平方公里以上,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完善园区交通、文体、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一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点进驻园区,提升园区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工业园向工业区转变。工业园一、二期建成区突出抓好闲置土地及厂房回收,力争盘活工业用地3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园区厂房及综合楼项目,加快引进2-3家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引导研发设计、文化创意、定制培训等新业态向园区聚集,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工业园三期突出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力推动已签约项目动工建设。工业园四期突出抓住东江航道复航升级契机,充分发挥水运优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造绿色低碳江畔产业城。工业园五期突出加快土地房屋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七寨湖、万绿湖充足的水资源和粤赣高速便利的交通条件,打造“水电融合”产业平台。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推动全区工业项目入园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实施“管委会+国资公司”运营模式,逐步实现园区自主运营、做大做强。(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区招商局、埔前镇人民政府)

  壮大工业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双区”外溢产业资源,加快构建以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全力打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工业园一、二、三期和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为主平台,抓好时进科技、安焕电子等项目建设,促进京东方精电、贝仕达克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雅达电子主板上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力争本年度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以水经济产业园为主平台,力促华润怡宝等项目早日动工、加快建设,积极带动和同步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关联性企业入园,打造水经济产业发展新高地,力争本年度全区水经济产业固投超5亿元、产值超5000万元。以低碳产业园为主平台,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推进特区建工科工项目早日动工、加快投产,打造先进材料产业新高地,力争本年度全区先进材料产值超28亿元。(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埔前镇人民政府、源南镇人民政府)

  提高工业企业效益。探索建立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调度会机制和企业奖惩退出机制。加快培育新企业,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探索建立“拿地即开工”模式和首席服务员制度,聚焦“专精特新”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产值超10亿元项目2个以上、税收超千万项目6个以上。积极服务高成长性企业,完善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链条,力促科尔达、湖水山泉等8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推动湧嘉、易赛德等1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融资、减负、稳岗等支持,促进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招商局)

  (二)致力推进“融湾”“融深”,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坚持服务大局、发展自我,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中不断拓展源城发展新空间,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双碳”“双控”,高标准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及反馈问题。坚持“控源、控尘、控烟”,强化建筑施工扬尘、露天焚烧等大气污染源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新丰江水库流域降氮控磷,加快金竹沥、大简河、东埔河、三王坝河4条重点河流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确保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林长制,推进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助力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生态环境局源城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持续推进软硬联通。强化交通设施“硬联通”,以市建设“米”字形现代交通网络为契机,推动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源城港码头等工程建设,积极配合惠河高速主线、长深高速扩建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体制机制“软联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2.0建设,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争创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快打造接近“双区”水平的营商环境。按照“财随事转”原则推进强镇放权改革,更加注重保障镇街道运转,激发基层发展动力。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强区级城建平台投融资和开发建设能力,打造一批能够承接更多民生、城建大项目的国有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双提升。(区委编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借力“深莞惠+河源、汕尾”经济圈大平台,深化拓展与深圳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在产业、科技、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扩大与“双区”的交流合作。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抓好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支持企业参加“粤贸全球”、广交会等线上线下贸易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税务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持续强化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源智于人·城贵于才”开发三年行动,发挥“雁归源”服务中心、人才驿站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高校毕业生实训基地、省级标准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引智引才平台建设。健全引进培养人才的配套保障措施,柔性靶向引进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候鸟型”人才,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科技人才等群体在科技孵化、智慧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源城扎根发展。(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科学技术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

  (三)致力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能级再跃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着力构建“三区两带”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全面落实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加快完善埔前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魅力老城,促进上城街道、新江街道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生活融合发展。以打造“环鳄湖文创消费圈”为抓手,串联太平古街、东北直街等片区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文创街区、文化消费街区,助力市开发新丰江夜游,打造更多夜间经济消费新热点。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服务核心区,持续优化东埔街道、源西街道城市功能和业态,聚拢中山大道、越王大道、长塘路、沿江路、兴源路、建设大道、永康大道商业资源,东连江东中骏商圈、北接东源万达商圈,以点连线促面打造中心城区消费中心和高地。(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上城街道办事处、新江街道办事处、东埔街道办事处、源西街道办事处)

  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全力保障钓鱼台片区、“三桥十路”等市重要功能板块和重大项目建设,拉伸城市版图。升级改造一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道、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启动智能化停车升级改造项目,在老城片区打造1个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积极推动完善城区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管线建设,加快推进南片区排水管网排查,促进城市污水主管网与支管网有效对接,提高城市管线建设管理水平。(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源城供电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深化城市精细管理。充分学习借鉴周边兄弟城市先进经验,推动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管理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增强城市发展保障能力。建立“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推进城市环境秩序治理常态化,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巩固提升上城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成果,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垃圾分类“源城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源城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致力挖掘城市内涵,实现城市形象新提升。立足源城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魅力之城。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编制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坚持实行“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城建系统调度会议制度,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土地、资金等难点问题,推动年度投资56.8亿元的45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促旺促活商贸业,充分发挥万隆城、坚基商业中心等“强核”引领作用,完善丽日购物广场、翔丰商业广场等“旺点”配套,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整合国道G205风光段现有汽车销售企业资源,大力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4S店,打造汽贸服务消费集聚区。做大做强旅游业,以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抓手,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游客集散中心建成运营,支持客天下、春沐源旅游小镇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亲子游、精品民宿等热门业态,规划更多“两晚三天”“一晚两天”经典旅游路线,努力打造全省“头部”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以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培育现代金融、高端商务、高铁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态,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号民心工程”,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八大”行动和“七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一步丰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源城品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源城好人”“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区委宣传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推动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书吧、静吧文化一条街,擦亮“槎城书吧”品牌,积极开展槎城文化艺术节、槎城民俗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大同客家文创园、高埔岗文化产业园建设。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防止大拆大建,活化上城根儿片区,加强西门井、九重门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草行丘屋”全面保护性修缮,推动客家童谣、竹器编织入选市级非遗项目。深入挖掘新丰江历史内涵,打造源城“水主题”IP,创造更多特色“文化符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东埔街道办事处、上城街道办事处、高埔岗街道办事处)

  (五)致力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再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效,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粮食储备仓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5万亩、产量1.13万吨。做优“小而精”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茶叶、花木、水果等高效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协同经营“源城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培育优质企业品牌、产品5个以上。做实“智慧农业”,发挥春沐源智慧蔬果梦工厂示范作用,培育壮大省级蔬菜、畜禽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建立食用菌产业园、花卉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弘稼农业、温氏禽畜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一延二连三带”产业链条。(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埔前镇突出“工农旅融合”、源南镇突出“产城融合”、源西街道突出“城乡融合”、高埔岗街道突出“工农旅文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源城样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推进农村水电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埔前西片区“五村连片”体验示范带提质升级,加快完成东片区“智慧农旅”示范带建设,推进源南下坝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源西新塘“岭南首第”文旅项目二期建设,力争新增美丽宜居村2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源城供电局、市自然资源局源城分局,埔前镇人民政府、源南镇人民政府、东埔街道办事处、源西街道办事处、高埔岗街道办事处)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探索新型经济组织模式,力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家以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埔前镇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源南镇农村资源盘活及股份合作改革,有序推进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加大对返乡入乡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逐步破解乡村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工商联、区教育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源城分局、区金融工作局,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落实村(社区)书记备案和“两委”干部人选条件联审长效机制,大力实施“1+10”党建示范工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加快建立基层人才库,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争培育高素质农民80人以上。探索建立乡村治理积分制,争创一批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群众生活新期盼。始终坚持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办好让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好事。

  推动教育优质发展。巩固提升“5080”攻坚行动成果,加快推动东城幼儿园、竹园幼儿园、二轻幼儿园、中山路幼儿园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扩建区第一中学,推动建设御龙湾小学,逐步化解“大班额”问题。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积极探索与“双区”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千人护苗团”“百个护苗队”工程,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以优秀教师、优质教学、优等管理“三个示范”为引领推动优良校风建设,力争打造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工作室30个以上。(区教育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代建项目服务中心)

  实施健康源城行动。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着力建设一批省、市级卫生镇村。坚持与市错位融合发展,立足“市无我补、市优我辅”定位,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强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诊疗、专业化康复三大板块,做优妇产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特色专科。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成区人民医院新建发热门诊(感染楼)、迁建高压氧楼项目,加快区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区疾控中心项目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区医疗集团6个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新格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加快推进区体育馆、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落实3.0版“促进就业九条”,深入实施就业三项工程,培育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线上就业新业态,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和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保障体系,推动区社会福利院二期工程建设和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做好东埔街道永祥社区智慧养老社区试点工作。坚持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群众关心关切问题,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残疾人联合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树牢底线思维,全力防范金融、债务领域风险,深入推进根治欠薪行动,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涉法涉诉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大力实施“河安2022”、反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好打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加快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强化消防、道路交通、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争创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积极配合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金融工作局、市公安局源城分局)

  同时,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基层武装建设和双拥共建,扎实做好外事、统计、移民、史志、档案、保密、民宗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工会、工商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区人民武装部、区外事局、区统计局、区档案局、区保密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区工商联、区科学技术协会、区水库移民工作局、区红十字会)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详见附件3)

  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二)依法行政提效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三)担当作为抓落实。坚持实字当先、干字当头,全力做好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和定点联系工作,坚持落实区领导“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将事关源城区未来发展的各项事业抓细抓牢,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办好办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效能督查、跟踪问责、绩效考评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四)正风肃纪守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把节约的经费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反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附件:2-4.doc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