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直属各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源城区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反映。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6日  

 

 

源城区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河源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年)、《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和《河源市源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年)》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及其成灾规律,以及河源市2015年气候预测成果,编制本方案。

一、2014年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灾情、险情。2014年全区发生地质灾害1起,新增受威胁财产(潜在经济损失)50万元,新增受威胁人口7人,无人员伤亡。2014年新增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区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4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3处(详见附件3)。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口180人,潜在经济损失1100万元。

(二)地质灾害特征。一是地质灾害成因主要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导,暴雨或长时间强降雨诱发形成,已发现的隐患点均为综合(人为)因素的隐患点。二是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均属小型,险情为小型的2处、中型2处,其中源西街道险情较为严重。三是全区地质灾害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从空间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埔前镇西部、源南镇、东埔街道、源西街道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低丘—台地地带,从时间看地质灾害与灾害性暴雨、台风雨发生时间基本同步。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果分析。2014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核实查明了我区重大地质灾害点的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健全了全区重大地质灾害点调查档案。二是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排查、巡查制度,灾情、险情速报及月报制度;健全了领导包片负责制,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三是继续贯彻落实《源城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作好了灾害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国土、建设、交通、水务等部门充分协调、沟通,切实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公路、铁路沿线、矿山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是在地球日、土地日、灾害日等节日向矿山企业、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300多份,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2015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5年降雨、台风趋势预测。据市气象局预测:2015年我市气候年景为一般,阶段性、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可能较重,年总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成左右,全年总降水量1800-2100毫米。1-2月降水略偏少,3-5月降水偏多,6-8月降水略偏少,9-11月降水偏少;2015年对我市影响较严重的台风有2-3个,接近常年;2015年汛期降水集中期内我市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2015年夏季和秋季我市可能出现旱情。

(二)2015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来我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特点,预计2015年我区地质灾害总的发展趋势是:汛期是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期,强台风、地震是诱发二次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村镇建设不规范切坡地带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小学校、乡镇圩街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具体表现在:一是3-5月降水比往年偏多,可能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率比常年增多,应特别注意长时间强降雨或暴雨天气可能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群发、突发现象;二是2015年对我区影响较严重的台风有2-3个,可能诱发二次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三是2015年夏秋季可能出现的旱情,易诱发灰岩分布地带发生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四是我区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应特别注意城镇、交通、水利、矿山建设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五是特别注意地震可能诱发二次灾害(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区地质灾害主要由降雨诱发,汛期(4月中旬-10月中旬)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应作为地质灾害防范期,其中可能发生强降雨的主汛期(5月中旬-8月中旬)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同时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导致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要注意本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加强对局部区域暴雨可能诱发群发地质灾害的防范。

四、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

2015年我区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区域为丘陵山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采矿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和山区削坡建房地段,特别是本区域的镇街道、村(居)等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生命线工程沿线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桂山—市区低山丘陵台地崩塌、滑坡中易发区、重要交通干线、居民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附件4)。

上述地段受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予以重点防范。所在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统一部署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辖区内国土、建设、交通、水务、教育、旅游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防范。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在汛期前要切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地段)的全面排查,汛期要会同各镇街道及群测群防员要开展经常性巡查、监测预警和24小时应急值守,并做好防灾、避灾和救灾应急准备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015年源城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是:“三个确保”,“两个转变”,“一个高标准”。即: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监控点实现零伤亡、确保区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镇街道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落到实处,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防范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转变,创建一个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各单位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规定和要求,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对源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并组织区相关部门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详见附件1)。各镇街道要参照上级做法,及时成立镇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机制,将每个已查明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处置和防治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镇街道、村(居),确保各责任人上岗到位。源城国土资源分局要会同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灾情趋势分析研判、灾害现场应急调查等工作,同时要及时向区人民政府提出相关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安全转移的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制定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源城国土资源分局要会同区建设、水务和交通等有关部门,结合源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和具体防灾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单位、监测预警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在4月中旬之前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各镇街道要参照源城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和落实镇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纳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考核。

按照《广东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区国土部门要与水务和气象部门密切协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切实做到早预警、早准备、早撤离,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任务。“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的比例不低于10%”是年度地质灾害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根据2015年市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实施计划,要求源城区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的项目有1个,为源西街道西四路北二巷隐患点。源城国土资源分局要会同计划实施搬迁、治理隐患点所在辖区的镇街道,抓紧制定本地区201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配套经费,区及镇街道分级负责筹集和承担部分治理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调动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精心组织,整体推进。切实将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工作任务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列上工作日程,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

(四)加强协调沟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区国土、财政、民政、教育、环保、水务、交通、建设、规划、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和《源城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责任,并加强协调、沟通与合作,形成完善、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合力。源城国土资源分局为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职责;发改和规划部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过程中,要把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必备要件;建设部门要抓好主体工程和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监管;水务部门要抓好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滋生洪涝灾害的处置工作;交通部门要重点抓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旅游部门要重点抓好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及旅游景点游客的疏散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加强技术协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业化水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应积极与专业队伍合作,利用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尽快建立健全专门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特别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和快速处理水平,加强灾害防治研究,提高抗灾应急能力。

(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合理计划,分层次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应急能力。二是分期分批对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地矿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及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等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知识培训,聘请省、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邀请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作报告,传授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演练,分析总结演练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协调、应急处置能力。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率要达到100%,威胁100人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避险演练要达在册隐患点数的40%以上。

 

附件:

1.源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源城区有关单位汛期地质灾害值班电话

3.源城区2014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4.2015年源城区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