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网站支持IPv6
源城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报告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10-10 10:39:00
字号:
分享:

——2020年6月18日在源城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源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吴  波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源城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工作热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纲,深入实施“旺三强二高一”产业发展战略,全力冲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在国内外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的局面中实现总体平稳发展。

  (一)坚持稳中求进,奋力实现全区经济运行提效破局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9元,同比增长5.0%,总量排在全市各县区第一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94.28亿元,增长4.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5.7%。二是财税收入克难企稳。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受其影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维持11.44亿元,相较上年稍有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2亿元,增长5.4%,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实现税收总收入52.84亿元,同比增长4.2%。三是各项指数总体平稳。年末户籍人口33.10万人,常住人口53.17万人,城镇化率达98.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实现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1715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村增速为7.6%。物价涨幅相对温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2.6%,处于合理区间。

  (二)坚持谋篇布局,奋力实现全域全面融湾提效破局

  一是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旺三强二高一”产业发展战略,致力打造包括老城片区、新市片区和源南片区在内的商贸服务业聚集区,联通辖区国道西边片区旅游文化康养产业带,规划建设源南片区5G产业城,发展南部片区产业转移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一区一带一城两园”产业发展格局。二是着力厘清城市发展新思路。科学规划城区发展,构建新市片区现代服务中心区、老城片区文化休闲核心区、源西片区生态宜居新城区、源南片区河源新“城市客厅”、南部片区现代产业新城五大片区各有侧重、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融湾新气象。举全区之力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开放融湾推动源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更加坚定,着力在产业、科技、城市、民生、生态融入上谋突破,努力把源城打造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延伸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功能承载区、绿色湾区美丽湾区重要生态廊道。四是着力服务全市大局。深度支持河源参与示范区、排头兵及深圳都市圈、深莞惠经济圈建设,为河源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源城素材。五是着力谋划“十四五”开篇。对标对表“十三五”规划,科学检验执行成果,倒逼时序进度,力求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启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提前谋划当前及今后五年发展项目,为“十四五”时期开好局、定好调、谋好路。

  (三)坚持项目带动,奋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提效破局

  一是产业园区建设日臻完善。投入3亿多元落实园区扩园工程及相关市政工程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扩园工程稳步推进,盘活收回土地8万平方米,积极推动扩园三期、四期(低碳产业园)、五期(5G产业城)进程,5G智慧园区建设提上日程。企业服务中心博士工作站、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同时揭牌,本土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发展有效提升;区企业招聘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暖企服务再加贴心。园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6亿元,增速达15.6%,实现工业增加值28.97亿元,增长15%。二是“四个一批”持续发力。顺利举办“5·21”、“10·12”大型经贸活动,一批项目顺利签约、动工、投产。全年实现新洽谈工业项目39个,合同投资总额424.8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新开工项目29个,投资总额201.85亿元;新投产项目15个,投资总额35.65亿元。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区38个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11个、企业投资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318.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3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8.7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0.46%。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0个(含省重点项目3个: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年度计划总投资23.2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5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巴伐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龙光城、富乐实业等项目超时序完成投资额进度。四是项目储备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机制,全年审批核准项目共196个,计划总投资331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企业投资项目备案65个,计划总投资308亿元。其中,项目库中超1亿元投资项目32个。五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居高位。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44亿元,增长16.1%,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分行业看,项目投资完成75.18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4.27亿元,增长14.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工业)完成投资35.26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4.18亿元,增长14.6%。

  (四)坚持商旅旺区,奋力实现都市经济发展提效破局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15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2.17亿元,增长4.1%,零售业完成84.71亿元,增长8.1%。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个体户)18户,新增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9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总额71.0亿元人民币,增长23.3%。进出口总额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电商消费方兴未艾,“天猫优品新零售”项目招商会顺利举行,现场达成合作意向41家,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兴消费模式兴起。坚基美丽城中央金街、数码城招商运营,EAT创意园隆重开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消费点,越王直街、雅居乐花田美食街、万隆家居城商圈人气渐盛,太平新街(古街)、万隆城、坚基商业中心持续畅旺,多个知名餐饮、服装连锁品牌陆续进驻,城市生活体验紧跟都市时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万城通达物流园建设成为我市首家“全国一站式物流分拨平台”。旅游产业带初具规模,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客天下客家小镇、香车体育产业园等产业融合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顺利举行河源市源城区(大鹏)旅游推介会暨招商路演活动,客天下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高埔岗街道获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巴伐利亚庄园荣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135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1.34亿元,分别增长12.6%和14.0%,两项指标总量和增幅多年持续领跑全市。

  (五)坚持城市建设,奋力实现城市品质提升提效破局

  城区扩容提质步伐蹄疾步稳,积极实施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程,公园西商业中心项目前期进程加码加速,御龙湾、三友南城、龙光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共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10个小公园(小广场)新(改)建、391条普通街巷整治,建成10条精品示范街,街景立面更加精致美观。“小厕所、大革命”见微知著,“源城开放厕所”小程序新鲜上线,免费向市民开放400余间企事业单位内设厕所,高标准拆建龙尾坝、中心市场公厕,首座“高智商”装配式公厕“华丽”呈现,“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人性化服务设施广泛推广,特殊人群 “如厕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区道路更加优化畅顺,中山大道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动工并取得重要进展,南湖中路贯通工程接近完工,庄田大桥顺利通车,市区西环路旅游大道南段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东江湾公园二期如期开放,志愿服务驿站、槎城书吧高标配套,市民休闲更多去处。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河湖管理保护,落实河湖“清四乱”及东江、新丰江源城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东埔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碧水保优战初见成效。持续推动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落实“路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城市“六乱”专项整治,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沿线环境有效改善,沿线整洁美观、绿化梯次贯通、环境优美协调、生态绿色长廊的目标基本实现。

  (六)坚持助力三农,奋力实现乡村脱贫振兴提效破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省级蔬菜产业园创建工程扎实推进,成功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稻、水果、蔬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一三产业融合有效推进,农业+旅游产业扶贫气势如虹,热烈举办首届埔前双头葡萄采摘节,陂角村喜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槎城之南乡村休闲精品线路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生态都市农业带状旅游基地由南到北有序建设,依托巴伐利亚庄园、春沐源等重点景区辐射带动,以福源果场、东兴旺农场等骨干景点为支撑,大力发展五村连片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以及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小镇。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的“菜篮子”基地相继形成,建成规模化蔬菜基地近6000亩,年产量超3万吨。全力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五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加快鹏城大道等“四好农村路”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启动埔前生活垃圾处理试点,开启垃圾处理上门收集、有序分类新模式。脱贫攻坚势如破竹,“两兜底三保障”政策精准落地,5个省定贫困村“十项”指标全部达到出列标准,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脱贫率达100%。

  (七)坚持深化改革,奋力实现生产生活环境提效破局

  全面落实党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后党政机构总数为29个(其中党委机构8个,政府机构21个),内设机构数215个,事业单位289个。出台落实推动企业上市发展扶持办法,对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程中成功上市(挂牌)或对从外地迁入上市公司的企业进行财政资金扶持奖励。“数字政府”改革取得新成效,“粤省事”小程序得到大力宣传推广,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平台加紧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基本建成。大力推广综合窗口创新服务模式,顺利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系统录入,实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清单及行政审批全程监督。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高速公路ETC发行量激增,出行更加便利快捷。推行简政放权,深化商事改革,全面落实“二十四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市场准入更加便捷高效,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2864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516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7701户。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作为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奖补试点县(区)率先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土地流转。减税降费措施得力,“立体式”减税成效显著,税负压力有效减轻,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942万元。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及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行远程影像诊断网络建设,实现患者影像诊断信息互联互通,试点推行省内异地结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系统,智慧医院建设步伐加快。

  (八)坚持改善民生,奋力实现幸福心城建设提效破局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大力扶持企业科研创新。孵化体系建设喜有突破,源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规格举办“百名博士源城行”活动,百名院士博士为源城创新发展出谋献策,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河源分中心、工业互联网与5G研究院、院士专家驿站等平台阵地落户揭牌,21个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大湾区高新资源引育中心、产学研等项目现场签约,“全域融湾”博士论坛精彩纷呈。源南龙光实验中学奠基动工,广大附中(河源)巴伐利亚主体顺利封顶,机关第三幼儿园、越王小学、康宁路小学如期开学,学校新(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残疾青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99%。热烈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旋律高歌唱响。顺利通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成功举办第三届区运动会,“共读半小时”“贺岁杯”“全民健身日”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生动开展,20个流动青少年宫、13个移动文化馆、10个漂流小书屋、14间槎城书吧遍地开花,埔前中学、下角小学代表源城区勇摘“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小学男子组两项桂冠。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疾病防治、伤害预防、残疾康复等领域残疾预防工作,扎实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城乡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实现新增就业4801人,占年度任务的110%;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8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特困供养人员得到暖心照料护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高。民政工作喜获佳绩,河源殡仪馆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副馆长周晓智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源城区社会福利院获“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6·10”“6·12”抗洪抢险和灾后复产重建工作有条不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得力,应急抢险、严防布控更加高效,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平安源城”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力度空前,禁毒防毒氛围更加浓厚,成功摘掉省禁毒重点关注地区“帽子”,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有效巩固。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各级干部职工及广大群众的同心攻坚和奋力拼搏。当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中心城区优势减弱,区域间竞争愈发激烈。目前我区经济总量等各项指标虽然在全市排名前列,但增速较其他县区相对较慢,江东、和平、东源等地发展势头猛烈,稳住河源“首善之区”地位刻不容缓。二是经济发展放缓,投资增长乏力。春节期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导致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业等传统盈利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企业减产面扩大,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加上落地大项目、新项目少,经济发展支撑不足。三是参与粤港澳发展大局实力还有所欠缺、融湾作用尚未显现。相较珠三角地区来说,我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人才、政策、营商环境等优势不明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我区发展的作用也未完全显现出来。四是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依然突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人居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民生事业发展步伐有待加快,打赢“三大攻坚战”依然不容放松。五是部分签约、谋划项目落地受资金、用地、审批等因素制约,推进缓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年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本着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虑国际与国内、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及我区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实际,提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全年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涨幅保持在合理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结合今年全国两会精神,针对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困难、问题,今年的工作重心放在落实“六保”任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不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完成脱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重谋划,强落实,努力构筑规划引领新局

  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宣贯,对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区出台的暖企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加强对项目及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指导督促,帮助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解决需求不足、产品滞销等实际困难,助力企业、项目冲破疫情束缚、寻找新出路。二是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各项目标要求,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深化对区情和各领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认识,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研判,扎实推进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环节,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专项规划及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三是充分发挥源城毗邻大湾区区位优势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开展第三产业和线上经济调查研究,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商贸物流业,积极培育信息、科技、咨询等新兴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为源城经济增长找寻新的动力引擎。

  (二)畅商贸,旺三产,努力构筑业态繁荣新局

  针对此次疫情发生带来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消费内容的转变,积极培育发展5G、医疗健康、应急灾备、现代物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聚焦商贸物流、旅游、互联网经济、金融等领域,充分释放疫情期间抑制的消费需求,挖掘消费潜力,提升万隆城、坚基商业中心、太平古街(新)街等现有商圈人气,畅旺数码城商业中心、雅居乐花田美食街、万隆家居城、EAT创意园等新消费点,加快规划建设太平街南扩、公园西商业中心、龙光城、万隆·湖景一号新商圈。启动“一城一园一基地”(现代汽车生活文化城,互联网+电商产业园,现代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推动快商税等互联网经济项目落地,拓展商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城南现代物流基地为抓手,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培育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推动物流园区、物流通道、枢纽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产业基金、基金小镇落地源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造上城根儿片区等老城特色文化街区,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三)扩园区,强二产,努力构筑工业发展新局

  盘活闲置用地,实施园区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完善提升工业园一、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园三期扩园新增用地、四期(低碳产业园)、五期(5G产业城)项目规划建设及落地实施,加快河源鹏城科技生态园和中欧益智教育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持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对接湾区第三方专业招商团队下大力气招大商招好商,腾土地出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做实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实现产业集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水资源产品,引进先进食品饮料企业和技术,落实水资源深加工,提高新丰江优质水资源附加值,带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融合发展,推动“生态水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机遇,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开放平台,携手深圳大鹏新区探索共建共赢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四)振乡村,高一产,努力构筑农业高效新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区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推进陂角村春沐源蔬果基地、坪围村无花果和皇帝柑种植基地、上村村枇杷、火龙果基地和中科院野生稻米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以精品高效农业为核心的都市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引导发展特优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广无公害栽培、设施栽培等新型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良品种,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高埔岗特色智慧旅游街镇、埔前五村连片开发“乡村体验式休闲旅游特色小镇”、“杨家小院”客栈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集饮食、农务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家乐”、家庭农场等新兴产业,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五村连片”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加快“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落实村庄民居、标识、设施等风貌改造,彰显“一村一韵”独特客家文化魅力,打造蕴含源城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兵村。

  (五)亮品牌,促集群,努力构筑全域旅游新局

  将旅游业发展成战略性支驻产业,大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城区西部由南至北的旅游产业带,加快构建市区中心文化休闲旅游区、南部高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群、西部旅游产业带、北部商贸基地四大版块,重点培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养生、客家风情、主题旅游等旅游品牌,将源城打造成为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巩固巴伐利亚庄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客天下·水晶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果,加快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保利勤诚达响水国际旅游度假区、爱乐飞航空大世界等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度开发野趣沟、七寨湖等景区,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精品景区。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百年商埠——太平古街、千年古刹——龟峰塔、槎城明珠——鳄湖公园、百年老屋——李焘故居连线形成老城“四宝”,着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精品路线。

  (六)修市容,精管理,努力构筑城市提质新局

  树立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理念,以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提质扩容、改造更新,配合搞好“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建设,建立完善精细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活地摊经济,打造现代化生态美丽“新城”。统筹推进“三旧”改造,扎实抓好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建好精品示范街项目,有序开展示范街巷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形象。筑牢江河水生态屏障,贯彻落实《东江新丰江源城段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东埔河、鳄湖等水体综合治理,着力开展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五清”行动。大力整治城市“六乱”,严厉打击“三违四抢”,扎实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三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落实“路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

  (七)强弱项,补短板,努力构筑民生保障新局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凝聚各方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施学校教育“5080”攻坚行动,推进普九、高中各阶段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素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建设健康源城为抓手,启动源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推动新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归辖区,加快上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精防所和公立东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选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争取实现区人民医院创成2—3个市级重点专科,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创成1个市级重点专科。巩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继续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加强妇女儿童事业建设,保障妇女儿童发展权益,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双拥等工作。防风险,惠民生,稳就业,保物价,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区级救灾物资及猪肉储备。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危爆物品、大型活动、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稳妥推进殡葬改革,稳步建设平安法治源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工程,严密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强化公共安全管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八)简流程,优服务,努力构筑投资营商新局

  简化企业开办登记程序,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及商事登记电子化,加快实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区域、业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开展资质资格类审批及指标限额类审批事项清理,逐步推动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政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逐步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深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十统一”标准化,积极探索审批服务创新,加快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办事体验和更优质的生活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网上服务“绿色通道”,推动高频服务事项接入粤省事,实现更多政务服务“零跑动”,打造特色“指尖政务服务”。全面及时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着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勠力同心,逆势而上,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和毅力,厚积薄发,无惧风雨、破浪前行,致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努力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奋力推动源城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征程中走在前列,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而努力奋斗!


  附件.源城区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xlsx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