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在河源市源城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源城区区长   何伟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区政府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95.22亿元,增长10.3%;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2.8∶47.1∶50.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03.64亿元,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6亿元,增长27.2%;税收总收入31.96亿元,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79.54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4亿元,增长15.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78万美元,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7.56亿美 元,增长13.1%;民营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1%。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支撑,抓招商,强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扎实推进“三个25”、“三个100”工程,成功举办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园签约揭牌仪式暨产业招商经贸活动。全年实现签约工业项目32个,合同投资总额61.1亿元,其中超3亿元项目12个;新开工工业项目19个,投资总额29.8亿元;竣工投产工业项目25个,投资总额25亿元。26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32.2%,巴伐利亚庄园、立壕建材、冠恒实业、璐悦科技、大鹏建材城等19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区工业园扩园工作,全年新征土地678亩。积极主动承接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启动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园建设。区产业转移园在全省产业园建设管理考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获得1000万元资金和400亩用地指标奖励;在全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评审中,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和招商选资三大类项目共获得2.4亿元扶持及奖励资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新”产业发展形成新动力,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增长33.1%,高于工业增速15.9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1%。

 

    城乡建设推动有力。“东拓西优、南扩北连、中心提升”战略加紧实施,城市发展全面提速。城市提质扎实推进,市区建成区73项市政道路、12个公园广场升级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巴登大道、七寨湖公园旅游大道、老城中山路行人天桥、公园东路、化龙路建成使用,文昌南路、兴源东路、红星东路、纬六路等4条“断头路”贯通工程加快推进,太平古街、宝豪?御龙湾、明源新天地等旧改项目进展顺利。城镇化建设步 伐加快,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建设和“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埔前镇省级名镇申报工作。农村环境明显改观,完成中田村、赤岭村等村庄规划修编,危旧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环卫、能源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效落实城乡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市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城市面貌更加靓丽。服务市直责任到位,51项“三赛”市区共同责任项目顺利实施,切实解决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城南客运站、水源工程、新风北路、市直机关幼儿园等17项建设项目“卡壳”问题,全力做好滨江大道二期、宝源一路跨铁路桥、东埔片区市储备用地、市民广场、市农批市场等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加强市区土地日常监管,严厉打击“三违四抢”。

 

    生态建设再上台阶。积极配合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重视城区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顺利启动源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深入开展东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养猪场专项整治,埔前河、大简河、高埔小河、东埔河等中小河流域综合整治有效落实。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栏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切实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成功创建4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完成10.8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5000亩碳汇林种植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非法采矿集中整治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治采复绿任务。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民生改善惠及百姓。积极发挥主战场作用,创建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完成埔前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现省级教育强镇全覆盖,公园西小学、碧桂园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莲小学、高新区实验学校建设扎实推进。卫生计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计生优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9‰。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250个,培训及转移劳动力4373人,帮助企业招用工38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依法推进“五大险种”扩面征缴,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人数分别增长61%、2%、3%、2%和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为98%。完成150套公(廉)租房建设,改造450套城市棚户区住房,新增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90户。严格落实社会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43元、157元、800元和1200元。成功创建10个幸福社区和幸福村居,幸福社区创建项目升格为“河源市社会创新实践基地”。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有效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区图书馆建设顺利完成。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70.6%,城乡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0元,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开展“平安源城”创建活动,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对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传销行为,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两抢一盗”发案率全省最低,群众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注重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群众越级上访案件大幅下降。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项目被评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社会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消防、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和矿产资源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落实,产品质量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件、政协委员提案43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着力整顿“四风”,机关作风明显好转。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激励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转,政务外网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进展顺利,便民办公平台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有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互保池”业务扎实开展,已有30家企业申请入池。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认真开展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小金库”及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整治,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部门经费预算压减3%。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等事业持续发展,体育、粮食、人防、“双拥”、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审计、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2014年,埔前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源城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民政局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检察院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省先进单位”、国税局被评为“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水务局被评为“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优秀单位”、消防大队被评为“全省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大队”、法院司法警察大队被评为“全省司法警察体能达标活动先进单位”、地税局办税服务厅被省地税局评为“纳税人满意的办税服务厅”。

 

    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值得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及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仍需努力。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园区接纳能力不强,好项目、大项目不多;城市化水平滞后,城乡发展不够协调;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任务繁重;个别部门及干部服务意识淡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推动源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市“三赛”为总抓手,按照“一一三六六”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突出改革与创新,强化风险防控,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民生保障,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同时,要办好十件实事:1、建设高莲小学,开办高新区实验学校,推进振兴初中行动计划,改造啸仙中学;2、组建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完成区福利院升级改造一期工程;4、创建6个幸福社区和2个幸福村居;5、提高城乡低保补助补差水平和孤儿集中供养水平;6、培训城乡劳动力4000人,实现培训人群就业率85%以上;7、建设公共租赁(廉租)住房15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00套(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0户;8、实施文体中心和太阳广场改造工程;9、继续推进老城提质工程,完成老城区30条小街小巷升级改造;10、完成源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全面开展东埔河、埔前河、大简河等3条河流综合治理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实施项目带动,提升发展实力

    加快项目建设。抓住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放松,继续推进“三个50”和“双百亿”工程,力争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工业项目均达25个以上。抓好企业稳产达产和上规模,实现新增规上企业8家以上,上限额企业15家以上,扶持一批企业稳产达产。抓好今年3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重视非重点项目投资,着重抓好客家黄酒基地、源河源食品、锦鹏科技等工业项目和一通汽车城、龙源酒店、新世界广场等商贸项目的动工、竣工和投产。

    提升招商水平。以园区为平台,注重招大引强、提质增量,依托深圳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加强上下衔接和内外联系,主攻高新技术项目,紧盯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集团,精心组织叩门招商、联合招商、以商引商等活动,提升招商选资规模和水平。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力促项目及时转化,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全年引进落户项目30个以上,其中投资额超3亿元项目6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1个以上。

    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和落实好领导、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充分发挥“互保池”、小额贷款等融资平台作用,加大建设用地报批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问题,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实施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和重点项目扶持政策,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引进人才难、员工出行难等问题。加强内部投资环境治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为投资商营造宽松环境。

 

    二、做强园区经济,发展新型工业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好省2亿元园区扩能增效扶持及奖励资金,积极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抓紧抓好区工业园扩园工程,完成2平方公里扩园任务,加大整合收储闲置土地力度,提升园区承载力。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加快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园建设。扎实推进园区道路、景观工程、文体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力争在2015年省、市园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中再获优秀。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四新”产业,引导落后企业“关停并转”,促进产业结构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移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住中兴通讯、华电新能源等大项目落户河源的契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大对电子电器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和名牌名标创建,做大做强现有电子电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建设、利用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互保池”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力争新增一批“小上规”企业。

 

    三、激发市场活力,促旺第三产业

    做强现代商贸服务业。坚持“强二旺三”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区发展第三产业的独特优势,以大型商旅项目开发建设为抓手,打造以大鹏建材城、坚基商业中心、丽日中心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城、一通汽车城、河源粤东北物流园为标志的南北商贸轴线。科学规划和建设一批商住小区、商业街、商贸市场,致力发展以房地产业为主体、批零业为重点的传统商贸经济。鼓励发展物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源城等互联网应用,促进信息消费,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适应市区旅游业态转变,促旺新丰江美食街、新港路、万绿大道等客家特色饮食街,打造雅居乐餐吧文化饮食街,推进城郊“农家乐”建设,做大城乡餐饮业。

    夯实文化旅游基础。充分挖掘和整合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和民间演艺等旅游资源,重点做好客家文化公园、太平古街、北直街、龟峰塔、李焘故居等文化旅游点的开发和宣传,促进旅游、文化、商贸融合发展。抓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开发建设景区景点。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积极争取省市旅游扶持资金,加快客家黄酒基地、巴伐利亚庄园、龙源温泉、七寨湖公园、野趣沟风景区、双下湿地公园、响水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西部由南到北的生态休闲旅游轴线。发挥巴伐利亚庄园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加快形成旅游产业群。提升景区建设管理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宣传策划水平,扩大旅游综合消费,发展旅游关联行业,不断增强旅游竞争力。

 

    四、发展现代农业,做优农业经济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鼓励引导土地适度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出能力。抓好防护林带和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技术引进推广、信息咨询、农产品流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资监管、新型农机具推广和农业技术培训,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精深加工型和休闲观光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实施埔前镇5个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推动现代农业集聚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促进规模化经营。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普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老城改造提质。围绕打造“宜居老城”、“文化老城”和“休闲老城”目标,全力抓好太阳广场、御龙湾二期、公园西商业中心、新世界广场、南城书房前、电子数码城等旧改项目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开展新一轮市区建成区提质工作,积极做好公园西路、大桥南路、江宝路、双下路、环城西路等老城区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工程。继续抓好老城小街小巷路面、排污排水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太平古街、北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文保单位保护性修缮工作。完善七寨湖公园和鳄湖公园建设。

    强化城市服务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探索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新台阶,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扎实做好城市扩容服务,全力做好深河产业城、市民广场、水源工程、西环路、市高新区三期第四阶段、东埔片区市储备用地和“断头路”工程等市重点项目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切实加强市区土地监管,严厉打击“三违四抢”,确保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和市、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提高镇村建设水平。聚焦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继续完善镇村体系规划修编,大力推进幸福村居创建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埔前镇“一河两岸”建设,扎实推进埔前华府小区、南城国际等商住小区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注重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

    严厉打击“三偷”行为。严格落实环境准入、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积极发展低投入、低消耗和高质量、高效益产业。完善联动机制,强化责任考核,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排。加强工业企业生态化改造,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控工作。深入开展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埔前河、大简河、东埔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源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抓好有害生物防控预防工作。继续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全面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构建森林生态屏障体系。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和治采复绿工作,提升森林质量和覆盖率。

 

    七、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财政效能。振兴工业经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刺激市场消费,努力扩大和培植财源,推动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土地资源,有效增加本级可支配财力。进一步理顺市区财税管理体系。贯彻实施新《预算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做好社会保障。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严格执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补差水平和孤儿集中供养水平,继续实行低保标准随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兜住兜好。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完成区福利院升级改造一期工程。抓好公(廉)租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住房改造。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搞好城乡劳动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加强社会治理。积极开展幸福社区和幸福村居创建活动,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范围,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社会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防控平台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坚持“铁拳铸平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责任追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强化公共应急平台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弘扬客家家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广文化艺术交流,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建设高莲小学,改造啸仙中学,开办高新区实验学校,推进振兴初中行动计划,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组建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持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举办区第二届运动会。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抓好埔前、源西公益性墓园建设。做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确保完成省、市扶贫工作任务。继续重视做好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审计、人事、史志、统计、人防、物价、档案、残疾人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以民为本,打造惠民政府。牢记宗旨,勤勉尽职。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创新推动网络问政、网上建言献策等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制止和纠正。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坚持区委的统一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继续开展依法行政考评和“六五”普法,加强法律援助,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坚持科学决策,打造善治政府。坚持重大问题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决定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对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分析论证,使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贴近群众要求、符合经济规律,提升政府公信力。坚持实干高效,打造效能政府。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效能建设,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干部队伍。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加快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外网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廉洁奉公,打造清廉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巩固“四风”整顿成果。推行公车改革,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行政运行成本。严抓重大项目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村集体“三资”监管,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梦想创造奇迹,奋斗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牢牢把握振兴发展黄金机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建成“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实现源城人民的期待和梦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