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日在源城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源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黄锦忠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源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和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按照“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3亿元(预测数,下同),同比增长7.9%,基本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42.7:55.4调整为1.5:39.6:58.9,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74.7亿元,同比增长   4.0%,完成年初计划的9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8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6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3.6%;城乡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03元,同比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稳定在102.1%水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7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年初计划的102.7 %。其中出口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6 %,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实现了年度目标任务。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效

1.聚焦项目带动,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四个25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实现新洽谈工业项目48个,合同投资总额157.9亿元;新签约工业项目30个,合同投资总额74.7亿元。其中新引进超3亿元项目12个、超10亿元项目2个;新开工工业项目13个,投资总额38.5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13个,投资总额33亿元。全区38个重点项目(含省市重点项目9个)全年完成总投资5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4%,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公园东学校、巴伐利亚庄园二期、耐宝建材、一通汽车城等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4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2.聚焦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努力实现扩园增效

深入开展工业园区三期扩园,全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1.8亿元,实现“三通一平”面积1.1平方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09%。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预计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253.5亿元,同比增长4.0%;增加值49.4亿元,同比增长3.4%;工业投资28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14.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4.7%。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力引进电子电器项目,转移园现有落户项目113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52亿元,其中属于主导产业的项目有84个,占落户项目的74%,主导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0亿元,占转移园工业产值70%;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占转移园工业增加值73%。园区不断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筹备修编园区规划,调整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打造省级高新开发区。

3.聚焦商贸旅游,鼓励消费,服务行业提质发展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市场势头良好,旅游产品营销效果显著,全区旅游接待人数1068万人次,增长 12.9%,实现旅游总收入 103亿元,增长  13.2 %,两项指标总量和增幅继续领跑全市。通过举办“多情东江水?河港一家亲”河源旅游产业(香港)推介会、河源生态旅游产业(深圳)主题推介会、“古邑情,槎城韵”—千人游老城“四宝”推介活动、深圳建南国旅采风踩线宣传等活动,充分展示丰富旅游资源,源城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全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发展活跃,辖区共有各类经济户口47106户,其中登记个体工商户3476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470户,同比增长32%;各类企业(含农业专业合作社)约12379户。新世界广场、客家特色民宿文化街区等商贸旅游项目建设顺利,万隆家居城、一通国际汽车城盛大开业,丽日广场全新升级改造,万隆城购物广场、太平古街、坚基商业中心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消费持续畅旺。

4.聚焦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综合环境不断优化

提质工程稳步开展,注重实施微改造,积极推广社区内街绿化建设,盘活社区闲置地块,新建一批小公园和休闲小广场。配合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埔前镇坪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文明城市进程向前迈进一大步。强力实施“百日严管”行动,落实“门前三包”,持续整治城市“六乱”、“牛皮癣”,城市管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埔前“乡村体验式休闲旅游”五村连片开发初见成效,源南镇双下村古村落建设顺利启动,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农业观光项目建设顺利,高埔岗客家特色智慧旅游街镇建设全面开展。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5.聚焦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区委政法委、社工委、依法治区办三大机构整合,将社工委、依法治区办职能划入区委政法委;新组建成立区委巡察机构,优化整合区级纪检派驻机构,推进食盐监管体制改革,开展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启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挂号费,实行服务价格调整补偿机制。实施医药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金币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国地税改革亮点纷呈,共建联合办税大厅,运用“腾讯通”打通信息壁垒,解决信息共享风险高、耗时长难题,率先设置预审岗、简事易办窗口、预受理(咨询辅导)区等窗口,大力推广电子税务,为纳税人办税再提速、出新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实效,财税体制改革及零基预算改革全面实行,投资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力推行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市场监管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

6.聚焦科教文体,全面发展,民生质量有效提升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通过“协同创新、企业集聚、平台打造、人才引领”四轮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华达创客港被评为2017年度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源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源南镇、高埔岗街道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复评;学前教育发展良好,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0.9%。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30.78%;残疾青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4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41%。公园东学校如期开学,城南小学改建基本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机关第三幼儿园、埔前中心小学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区文体中心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基层综合文化站全面提质升级,顺利完成40个社区及11个行政村共51个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越王、万绿禾缘、丹仙湖3个公共文化驿站。举办“山花杯”槎城首届文化艺术节、槎城首届女子才艺选秀活动、关爱槎城“十个一”工程、槎城第二届童谣征集和传唱活动等四大主题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惠民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

7.聚焦百姓福祉,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主线,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创业创新政策,大力建设源城区创业孵化基地和人才驿站等创业载体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我区创新创业的承载力,努力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转型”的目标。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全区新增就业6928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35人;城乡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288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以内。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070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1711人,参加失业保险37742人,参加工伤保险33232人,参加生育保险38485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4%108%109%101%110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301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3712人,参加机关养老保险5639人,均完成预期扩面任务。全区人口出生6421人,出生率15.01‰,自然增长率10.18‰,政策生育率94.14%,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人口增长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新开工江源棚户区改造202套,新增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81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实现跨越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强化,综治(平安建设)活动扎实开展,“七五”普法、依法治区有序推进、禁毒工作狠抓落实,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8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建市、建区30周年;这一年,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因此,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发展形势总体判断

从机遇看,一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新目标,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发展信心空前高涨;二是我区作为唯一的市辖行政区,受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深莞惠(3+2)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战略的影响,发展契机空前强劲;三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两个河源”发展战略,以“现代河源”为引领,以“生态河源”为支撑,号召源城要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建设“新城”、“心城”,发展路径空前明确;四是多年来经过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经济基础进一步扎实,社会环境进一步稳定,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空前充足。

从挑战看,一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场需求不足、转型升级慢、经营不善以及城市规划功能调整等因素影响,减产企业多,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困难较大;二是缺乏工业用地支撑。全区工业发展空间有限,储备用地稀缺,可供项目落地建设的用地十分少。签约项目难以落地已成为制约我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瓶颈;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近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在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的条件下,在高基数上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存在较大困难;四是改善民生福祉、提高城乡生活质量依然任重道远。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综合上述分析,拟定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181.76亿元,增长8%;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93.9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0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209.3亿元,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6亿元,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在102.1 %以内;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2835万美元,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67.7亿元,增长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城乡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3元,增长10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达标。

(三)发展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旺三强二高一”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以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为目标,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全力加快实现率先振兴发展,全面开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龙头、当好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排头兵新征程,着力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新城”、“心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实现2018年发展目标,在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安排上,要重点统筹以下三种关系:

——统筹好“谋发展”和“保绿色”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统筹好“谋发展”和“惠民生”的关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科学谋划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切实增加民生投入、加快民心工程建设、落实惠民政策措施、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促进民生改善再提速。

——统筹好“谋发展”和“促文明”的关系。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切实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开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

(四)实现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1.抓商旅,旺三产,推动消费持续畅旺。

加快制订源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积极推动阿里巴巴产业园、蚂蚁金服电商产业园、好万家数码城、“香港城”、“河源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抓手,打造全市旅游中心,把源城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人群旅游休闲首选目的地。加快市区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文化休闲特色游,打造南部农家民宿游和休闲养生游生态品牌,加快形成高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群。大力推进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依托大桂山、万绿湖打造西部旅游产业带,重点加快推进保利?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加快引进 “四季花海”等优质项目,形成西片区由南往北的生态旅游长廊。

2.抓项目,强二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突出推进园区扩能增效,注重选商选资,力争引进建设产值10亿元以上大项目、好项目。深化和大鹏新区合作共建,加快推进深圳(大鹏)智能科技产业园建设,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500亿特色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扩园工程,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全区拟安排29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87亿元,年度投资计划约43.2亿元。其中申报省市重点项目11个,年度计划总投资30.3亿元。

3.抓农业,高一产,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强农村发展新动力。探索尝试“农业+互联网”“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生产服务业。扶持发展集餐饮、农务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山庄;科学规划四个片状区域和六个点状区域发展布局,抓好高埔岗特色民宿街区规划建设,发展农家民宿游;突出抓好埔前河以南的农业发展,依托国道以西的埔前5村连片开发,推进与深圳农科集团的合作,共同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以及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4. 抓宜居,强统筹,城乡建设齐头并进。

夯实创文、创园成果,继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城市提质改造,重点推进“百区千巷”提升改造、“厕所革命”及市政道路、排水排污改造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侧重地规划各片区特色品牌,着重凸显老城区文化、历史根基,将新城区打造成为商贸服务中心,开发建设西片区新城,打造南片区为产城融合城市次中心,着力建设智慧城市。落实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深入整治城市“六乱”现象,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及配套充电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开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5.抓改革,破瓶颈,激发发展动力效能。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努力构建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继续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乡镇行政体制、食盐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抓好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好资源税改革,开征环保税,探索税源分类分级管理,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和医疗耗材费用。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合理界定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6.抓民生,促和谐,共建共享社会成果。

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在全社会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50%以上,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创均”、“创现”成果,实施振兴初中行动计划,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充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传统历史文化,创建省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卫生强区建设,补齐医疗发展短板,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深入落实,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诚信建设,开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群防共治和全过程监管,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双拥、殡葬改革、依法治区、普法宣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禁毒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新气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件:

1.源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表;

2.源城区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


附件1:源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表.xls

附件2:源城区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