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网站支持IPv6
源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报告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4-14 09:16:40
字号:
分享:

——2021年2月5日在源城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源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宇航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我国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以及区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安排,全力抓好“双统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区经济企稳回升、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复工复产成效显著

  1.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扛起责任使命和任务,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最严密防线,全民动员开展网格化排查工作,有效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完善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完成7家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改造。积极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和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生活秩序加速恢复。加强入境人员、重点地区往返源城人员以及跨境货运司机闭环管理,加强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监测,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关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强化市场秩序管理和社会治安管控,切实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需求、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有序有效推进复工复产。坚决落实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市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7条以及地方专项债等一揽子复工复产政策,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了各行各业加速全面复工复产。积极实施“互联网+流通”,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新消费活力不断激发。大力开展“消费月”活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发放亿元全民消费大礼包。深入发动和有序组织企业向上申报扶持资金,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效实效,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持续巩固,“首位度”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29亿元(中源城统计口径),同比增长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1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城乡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4168元,同比增长7.7%;各项指标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稳定复苏向好。

  (二)因地制宜抓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成型

  1.坚持商旅旺区,着力打造商贸服务业聚集区。坚持畅旺第三产业,特别是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致力打造包括老城片区、新市片区和源南片区在内的商贸服务业聚集区。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巴伐利亚庄园“两区六镇”、客天下水晶温泉等项目配套加快完善升级,高埔岗大水井社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野趣沟入选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旅游产业集群初见规模。市(区)文旅墟市系列周、惠民惠企·2020河源冬季汽车博览会等促消费活动热烈举办,红星美凯龙万隆商场和客家“灯光夜市街”开业运营,庄田美食街和客家花灯主题街区建设加速推进,EAT创意园、金碧文化创意园等知名网红打卡点人气凸显,小店经济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康养、民宿、休闲农业等文旅消费持续走高,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康复养老、家政服务等新业态茁壮成长。

  2.坚持工业强区,着力打造绿色工业聚集区。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促进工业尤其是现代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园三期、低碳产业园、5G产业城、鹏城科技生态园等发展平台建设,完成工业园扩园0.7公里,工业发展承载力稳步提升。开展工业园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行动,园区集约节约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工业集群效应初显。深入开展暖企稳岗行动,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1.51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工业固投资42.98亿元,同比增长21.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

  3.坚持做高农业,着力打造精品农业集聚区。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菜篮子”“果篮子”打造卓有成效。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区域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加快构建,推动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区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总量增至29家;全区注册登记家庭农场达43家。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6.53亿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92元,增长8.8%。

  (三)高质量招商选资谋项目,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

  1.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主动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大湾区城市广泛宣传源城的交通区位优势、投资环境优势以及生态资源优势,社会各界持续看好源城、投资源城。成功举办2020年春季、秋季经贸活动及招商路演活动;全区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6个,合同投资总额43.72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12个,合同投资额38.3亿元;商贸类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5.42亿元。

  2.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坚持以谋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健全完善项目投资工作机制,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9.63亿元,同比增长6.4%,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克服疫情施工困难,狠抓项目建设,全区5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3.14%;其中1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7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4.64%;巴伐利亚庄园体育休闲特色小镇、黄冈实验中学、丰信智能、龙光城等项目超额完成投资任务。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保障等十大领域积极谋划重大项目,主动向上争取一般债及政府专项债券合计9.3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56亿元,为全区“稳投资”提供有力支持。

  3.创新驱动扎实见效。主动接受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辐射带动,整合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精准创新和定向创业等服务。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和省高层次人才源城行活动,槎城农旅特色人才驿站顺利揭牌。科技和产业“融深”“融湾”活动高规格举办,积极与大湾区开展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等领域深度合作,加强资源协同和供需对接,通过飞地孵化与资源导入等具体措施,推动源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18.5%,精电显示“配向膜的固化方法”发明专利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

  4.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入开展,经营范围、登记条件有序放宽,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有力保障,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激励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发展,雅达电子已进入创业板IPO申报程序,有望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实行个体工商户“全城通办”,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支持市场主体转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1.5个工作日内,其中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刻章0.5个工作日、申领发票0.5个工作日。简化办税申请材料,提升办税效率,提高征管数据质量。优化整合服务事项和办事流程,统一线上线下办事标准,全区33个部门权责清单事项压减至1332项。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

  1.脱贫攻坚取得决胜战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要抓手,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集全区之智精准施策,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全区932户2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高质量退出,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党建扶贫等扎实开展,深圳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注重帮扶长效,防止返贫和监测帮扶机制有效落实。2020年全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71元;5个省定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90元,村集体平均收入超过100万元。

  2.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区268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1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陂角村、坪围村、上村村成功创建特色精品村;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12座乡村公厕建设及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卫生户厕无害化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程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分散式污水站点建设任务;春沐源旅游大道竣工通车,鹏城大道加快建设,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18.8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乡村旅游产业获得新发展,五村连片乡村休闲游、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成为短途游重要选择,源城客家文化乡村休闲游路线(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上村村—陂角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超800万元,乡村振兴实现“三年取得重大进展”。

  (五)坚持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1.“融深”“融湾”步伐加快。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围绕“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源城所能”,加快推动全域全面“融湾”“融深”。高标准高质量印发实施融湾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产业融湾、科技融湾、城市融湾、民生融湾、生态融湾路径,探索与双区“向上对接”结对交流机制;加强与湾区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的软联通,缩短与双区软硬实力的距离;大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化与大鹏新区产业及民生事业共建,常态化开展“引进来”“走出去”,“总开关”作用有效发挥。

  2.城市建设高效推进。认真落实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全力配合市推动“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钓鱼台片区开发建设,城区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幅增长,“总枢纽”效应日益凸显。突出抓好城市提质,鳄湖公园和“百街千巷”综合整治、精品示范街建设成效初显,老旧小区、农贸市场改造和小公园新改建工程有序推进,新紫金桥建成通车、新一路和纬六东路基本贯通、红星东路与建设大道实现互通,成功创建省级宜居社区9个,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管理、社会矛盾化解、防灾减灾救灾、城市污染、城市内涝、交通拥堵、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水平,有效预防和治理各类“城市病”。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互联网+城市”,促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六)全面落实“六保”“六稳”工作,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1.“六保”“六稳”有效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暖企惠企行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全区实现新增就业512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全区就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调整并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救助水平位于全市前列。严格落实区级粮油储备任务,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加强能源安全检查,有效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保障基层财政向民生、医疗和教育方面倾斜,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落实房租物业减免政策,减轻租户压力,共计减免房租五百余万元。发挥投资对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扭负为正。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2.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强化城市软硬环境提升,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工作,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大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5080学前教育攻坚行动顺利完成,一批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启用,源南镇、高埔岗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省二级站提质升级,建成足球场5个。医疗卫生短板有效补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挂牌成立,完成源南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以及9家门诊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改造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埔前镇卫生院等7家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事项,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改革建设试点和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残疾预防走在全国前列。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增强,顺利通过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中期评估,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年度考核中排名前列。“七五”普法顺利完成验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卓有成效。统战、双拥、殡葬管理、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科协、史志档案、禁毒等各项事业统筹推进,新作塘社区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区人武部被评为广东省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军区全面建设先进人武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大环境下,全区上下攻坚克难、逆势而上,顶住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社会消费需求减弱,工业企业减产、出口订单减少、旅游住宿以及部分行业经受的打击尚未完全恢复,加上新一轮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影响明年工业发展、外贸形势及旅游消费等各行业各业态的发展规划和回暖步伐;二是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全区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综合实力较弱;发展要素受到制约,扶持政策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速度跟不上发展需要;“三新”经济培育力度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三是社会和民生事业存在不少短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尚待提升,与大湾区城市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等等。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的起步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全区上下要在“两个大局”中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市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安排,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进出口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化项目支撑,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充分发挥项目引擎作用,落实“1+3+N”重大项目联审机制,强化项目前中后期全流程服务,前期重点抓好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资金筹措等开工前各个环节前期准备;中期重点抓好在建项目的服务管理,尤其是抓好6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任务管理,在严格工程质量和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基础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后期重点抓好建成投产企业的政策兑现、项目申报、科技创新、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等后期跟踪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环节的难点问题,落实“保姆式”精细化服务。发挥中央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作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谋划筛选更多前期手续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滚动更新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大“产业专家”“谈判专家”专业招商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高质量举办经贸、招商路演和推介系列活动,主动对接“双区”要素溢出和产业转移,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态经济等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精准招商、优质招商,提升对接服务质量,强化签约转化落地实效。

  (二)坚持打造都市经济,迈出现代化产业建设新步伐

  加快构建现代都市经济体系。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提振餐饮住宿消费,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发展夜店经济、小店经济,多渠道组织户外“美食节”“购物节”“汽车节”“家电节”等促销活动,持续拉动消费,掀起疫情后新一轮消费高潮。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发展数字餐饮、社区餐饮、健康餐饮、绿色餐饮。优化消费升级平台,稳步有序推进步行街、商圈改造提升,打造文化创意、客家花灯主题街区等特色消费集聚区。巩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客天下客家小镇、巴伐利亚康旅广场、春沐源岭南小镇、新丰江美食街、五村连片及璞营地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设施及服务的全方位提档升级,高质量策划展现源城客家特色的旅游路线,着力打造省内短途休闲游重要目的地。

  全面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坚持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聚焦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持续开展园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行动,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鹏城·科技生态园、工业小镇、中欧科创城、贝仕达克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生产、富为电子组装产品生产等产业平台及工业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步伐,力争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树标提质”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高效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推广无公害栽培、设施栽培等新型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良品种,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高品牌意识,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建设,选取2-4个优质农产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加快推进“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和乡村电商服务站建设,鼓励有能力的镇街、企业或个体经营者通过电商平台经营自主品牌或区域性品牌,努力培育一批电商品牌。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村庄生态旅游和人居环境建设,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打造蕴含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兵村。

  (三)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市发展新空间格局

  着力构建“三区一带”城市发展新空间格局,对标“老城历史文化活力区”“城市北部功能核心区”“南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城市西部健康休闲旅游功能带”城市发展新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焕发老城区发展活力,注重抽疏强根及文化塑魂,加快上城根儿片区、公园西商业中心、化龙商业中心、御龙湾片区“三旧”改造、鳄湖水生态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展馆、博物馆等人文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推动老城区市容环境、人文底蕴双提升。优化城市北部核心功能,疏通中心城区“微细血管”,推动新城区市容环境提质升级,优化完善坚基、万隆城等传统商圈,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新兴业态,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配合市推进钓鱼台片区、钓鱼台大道、钓鱼台大桥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园三期扩园、低碳产业园、5G产业城等产业平台规划建设,优化企业投资软环境,推动工业产业集约集聚、专业高效发展,致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以全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G355旅游景观大道、鹏城大道等旅游道路规划建设,把碎片化的旅游产业项目串珠成链、连块成带,推进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打造城区西部健康休闲旅游功能带。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

  保持“融深”“融湾”劲头不松不减,积极融入“双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效拉近“双区”距离;强化与“双区”协同创新,主动探索与“双区”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及体制机制的对接模式,争取“双区”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深度支持,学习借鉴“双区”在营商环境、生态环保、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先进经验,推动“双区”在就医、就学、就业等民生领域的倾斜帮扶。积极承接深圳、广州、港澳等地外溢的创新资源,谋划共建大湾区科技创新平台4-6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改革成效,朝着“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四少一块”的目标全面发力;推进商事制度及“证照分离”改革不停顿,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或技术改造,落实支持出口企业渡过难关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贷投放等业务流畅办理。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做大做强区属投融资平台与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土地资源、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创幸福心城建设新局面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引导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提质扩容,启动并推进区委党校新建业务用房及配套附属设施、埔前中学扩建、啸仙中学改(扩)建、第一中学扩改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实验学校、源南龙光实验中学、黄子洞小学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学前教育“5080”攻坚工程,加快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有效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动摇,深入推进健康源城建设,加快补齐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短板,抓实抓好人民医院新建发热门诊(感染楼)及高压氧楼迁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源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垃圾分类,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及小公园(小广场)、公共厕所改扩建工程。落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残疾人、临时救助等救助保障性措施,加快推进第二人民福利院建设。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化质量强区建设,强化粮食、物资和猪肉储备,统筹推进普法、殡葬改革、双拥、市域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等其他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青年、志愿者、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权益。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站在“十四五”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克难奋进、砥砺前行,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开创发展新境界,齐心协力加快提升“首位度”、打造“总开关”“总枢纽”,奋力在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以新的更大作为和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附件1.2021年源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草案).xls

       附件2.源城区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草案).xlsx


  


政务微信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智能机器人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